来到邓少刚先生家中的时候时间还早,是一个阳光很好的午后。邓先生已经在会客厅摆好茶水等待我们。家中的陈列是中式风格,像邓先生本人带给人的感觉:端正、庄重。拍摄进行的顺利非常,邓少刚先生的母亲也热情地提供意见。这是亲切的一家人,随后的采访也在轻松的环境中进行。
当聊起童年时,邓少刚风趣地说,自己的童年跟任何一个北京“老炮”一样。他们没有富足的生活,教育方面也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洗礼,没有现在的孩子这么幸福。但是那个时候的60后有那么一段“血色浪漫”中的大院快乐,有一群真诚的朋友,无论是对待人和生意都是真诚和勤恳的。“我们有老一代的礼数,我们讲究生意的诚信和原则。”这是在现在纷扰喧嚣的社会中难能可贵的品质,而这种品质在后来的采访中,也让无时无刻不体验在邓少刚的谈吐与气质中。邓少刚对童年的回忆更多的是那些最质朴的河中捞鱼、捉蝉或是一帮小伙伴穿着军装学工学农的快乐时光,当时的朋友现在聚到一起,还时常聊起小时候去谁家吃到炸糕的情景。可能对现在的孩子来说,吃一次炸糕并不算什么,但是在那个时候,却是非常幸福的事情。
尽管有着美好的童年回忆,但文化大革命对于那时候的人们来说无疑是极度灰暗的日子。因为邓少刚的爷爷邓泽如老先生的陵墓,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毁,如今当地已几难觅迹。
邓泽如是辛亥革命元老、国民党创始人之一,中国现代史上重要人物。清光绪年间,邓泽如来到马来西亚谋生,并在那里逐步发展成为南洋知名的实业家。1907年,邓泽如加入同盟会,任马来西亚分会会长,为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数次筹款。1912年回国,在国内担任要务同时仍为革命事业大力筹款。邓泽如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可谓举足轻重,他为革命事业殚精竭虑,将自己的个人资产无偿捐出,这种为国奉献的精神至今仍在邓氏后人之间传承。提起爷爷生平事迹,邓少刚说,“爷爷的一生带给我们全家人的影响是巨大的,作为捐助辛亥革命成功先驱的后代,我们家里的教育,首先是爱国。我的父亲作为一个马来西亚侨胞,最终选择回国上大学也是因为爱国。”邓泽如先生原名邓恩,在他以前生活过的马来西亚,至今仍有一条“邓恩路”,就是以邓泽如先生的名字命名的。这条路上的资产当时都属于邓泽如先生,他在这一条街上为在马来西亚的无数侨胞提供工作机会,在马来西亚独立之初,政府曾想废名,但遭到当地华人的强烈反对,最后得以保留,足见邓泽如先生的影响深远。而邓少刚的父亲邓光商先生,是邓泽如先生的次子。当时在广州念完高中之后,长兄只想让他去香港或者英国读书。但是受到香港进步人士的影响,邓光商先生坚持回国读大学,并在天津大学完成学业。这种在当时社会背景下体现明显的强烈爱国情怀,时至今日仍在邓氏家族中代代传承。
在邓少刚的家中,他给我们看了珍藏几十年的珍贵历史文献,其中有孙中山致邓泽如先生的多封书信,在信中落款处自称为“弟”的孙中山赞邓泽如“热心革命,力任筹饱和之功,必与身临前敌者共垂千古而不朽矣,足见苦其劳力,为国奔驰,钦佩无极也。”邓泽如先生多年来为革命事业无私奉献,1910年广州新军起义失败,邓泽如先生身体力行,亲自奔走于华人之间帮助筹款,在支持广州黄花岗起义的华侨捐款中位列第二。邓少刚先生给我们看的珍贵资料中还有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时的历史文件,多年来有众多个人和博物馆登门拜访请求予以捐赠,对于邓家人来说,这是中国历史重要时期的伟大文字见证,也是邓氏家族心中代代相传的庄重责任。邓泽如先生的手札以及很多资料的纸张已经发黄,“总会把它们捐出去的,让它们能够在更好的环境中被完好的保存,因为这些资料都应该被记住。”邓少刚说道。在邓泽如老先生五十岁生日时,国民党多为政要人物向他祝寿,由胡汉民起草祝贺信,廖仲恺执笔,汪精卫、陈炯明、居正、林森、徐谦、许崇智、邓铿、戴季陶、朱执信等都署了名。祝贺信中提到:“黄克强(即黄兴)先生语曰:以言南洋爱国之士,吾必以邓君泽如为巨掣。”孙中山亲笔题了“仁者寿”的匾额送给邓泽如先生以贺五十大寿,这块匾额现在高挂在邓少刚家中的大堂中央,足见邓家对其重视。
晚年的邓泽如先生潜心著书,编成《中国国民党二十年史迹》以及《孙中山先生二十年来手札》等书。1934年12月,邓泽如先生在广州因病逝世,终年65岁。当时国民政府以“国葬”之礼为其下葬,葬于广州市元岗村。邓少刚的家中有一本记录着邓氏变迁的珍贵相册,里面是几十年来纪实拍摄的照片。从泛黄的照片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得出当时邓泽如先生的陵墓之宏大,邓墓在当时是元岗村最大的建筑之一。墓的主体约200多平方米,还有八角凉亭。1967年,红卫兵见上面有青天白日国民党徽,不问是非就用炸药把墓炸开,由于墓的主题是石头和水泥的坚固建筑,人们足足用炸药炸了一个多月。这段历史邓少刚现在讲起来也满是痛心,当时有一位好心的谭姓村民将两块邓泽如先生的遗骨收好葬在自己的祖先旁边,邓君免于曝骨山头。2006年,邓少刚的父亲邓光商先生得知这个消息,联系到了谭姓后人,带着邓少刚与其弟邓少雄去广州,找到了邓泽如先生的墓地。“当时站在爷爷的墓地前百感交集,这样一位在中国历史上做出重大贡献举足轻重人物,不应该被人们遗忘。”邓少刚说。青山有幸埋忠骨,邓泽如先生的情怀与坚守,在这位后人的心中铮铮有声。
谈起工作,之前从事不动产投资行业的邓少刚在2015年从德国SkyTechSport公司将3D模拟滑雪仪引进国内。说起这次跨行业项目的契机,邓少刚表示是在一次观看2014年索契冬奥会的电视转播中产生灵感和发现商机。“中国在冬季体育运动方面属于起步国家,随着国家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体育文化结合科技将会是一个国家的整体发展方向。”我国随着人文与科技的发展,经济不断强壮,体育也从竞技体育转向更加贴近人民生活的全民运动。国家鼓励全民健身,并且成功申办了2022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国家层面对于全民运动的注重可见一斑。作为公民,作为一个企业家,这个设备对邓少刚的意义来说并不局限于商业层面。引进设备以及美国专业滑雪课程,意味着在中国我们可以全季普及冬季滑雪运动,同时让更多的体育爱好者了解这项运动。邓少刚对这个新项目的定位,并不局限于滑雪赛事、体验店或是设备销售方面,而是更多的着眼于体育营销,成为各个体育机构的拓展平台。
今年七月份,邓少刚的公司—司凯泰思正在筹办的“三亿人的滑雪系列比赛”将在银泰俱乐部盛大开幕,而这次活动的意义旨在倡导全民健身,普及滑雪教育,让民众有滑雪热情,而弥补因地域和气候带来的困难与遗憾。邓少刚表示,“我们认为让三亿人上冰雪了解冬奥项目,不是一个口号,作为公民和企业家有责任让我们的国家可以有更多的冬奥冠军产生。我们认为商业科技运动的本身就是一个创造国家人民向心力的最有力工具。只有国家富强,人民及商业才可以富强。”
除了滑雪模拟机,邓少刚还管理着制造型企业。除了早年的不动产业务外,也在为国外的工具及机械产品提供各种品牌代工、生产,以及香港、台湾、越南、中国的供应链服务。进入体育设备代理及代工行业后,邓少刚也同时推广体育营销、运营及滑雪赛事等方面的业务。经营着如此复杂多项且现金的产品类型,邓少刚有着多年商界经验总结出的独特经营理念,他并无吝啬的向我们分享:一个先进的产品本身商业价值并不在于产品本身的科技环节,任何产品的先进性都会被更新一代的科技所取代,因为一个产品的生命永远是有局限性的。但是产品如果可以结合服务以及正确的人和运营者,那么一个产品将会在没有更新换代之前拉长产品本身的生命值。因此,产品本身需要给人们提供相对延展性的服务。多年投资行业的工作经验让邓少刚能够看到更多不一样的领域,了解到各个行业的瓶颈。或多或少地,体育营销将会成为很多领域的一个“救命稻草”,从商场的人流促进到各种VR(虚拟现实)及互联网家的科技领域落地,都可以利用大街日常必不可少的体育作为一个落脚点。
受爷爷邓泽如先生的影响,邓少刚希望自己能够将家族事业发展全面,包括已有的不动产投资、制造业、体育营销领域等。“将做事的精神传承给下一代,几年后我将可以腾出一些时间来做一些慈善事业。希望65岁以后,通过我经年的努力,可以用积累的财富为社会做一些贡献。”关于对现在年轻创业者的一些建议,邓少刚坦诚的说,“不要浮躁,多一些脚踏实地,这是最重要的。作为邓泽如先生的嫡孙,我们家族也相信通过自己的勤劳,白手起家也可以达成伟业。忠诚以及信誉是我们家传的宝典。”
邓氏家族人口兴旺,美国、台湾、马来西亚、中国等地都有邓氏后人的血脉。虽然各自忙于不同的领域,但是无论大家多忙,都会在清明时分为爷爷邓泽如先生扫墓。祭祖,是邓氏后人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邓少刚对自己的评价是一个简单而又认真的人,“每个细节都是一个让事物改编的成因”,他说道。同时他自己也是一个非常重情义和诚信的人,“朋友是我生命中除了家人最重要的一部分,我的朋友不止带给我友谊,也是给予我今日平台的人。我用我的感恩之心来真诚的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工作之余,邓少刚最大的享受就是茶道。“将一杯好茶精心挑选,学习它的制造工艺、控制水温、闻香、细细通过一道一道的沏泡来品出不同的茶香。这就是一个非常细致以及完整的体验过程。”
邓少刚说到,“我的企业不是一个只注重利益的团体。我们为年轻一代人提供了发展的土壤,也为他们灌输了做人的精神。最终未来是属于中国的年轻一代的。我爱自己成长的这片土地,我的生意应该是为社会作出贡献而存在的。我跨界做体育行业就是让我们这一代的沉稳可以传承给年轻一代,让年轻一代的活力为他们的青春常驻。”
工作中的邓少刚,文雅大方且处世张弛有度。生活中的邓少刚,低调谦逊且不失赤子之心。这便是血脉相承的邓氏赤子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