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nt

去年11月中旬,布拉格旅游局官方网站上线两个新版本,一个是中文版,另一个是韩文版。就这样看来,好像也没什么。但是如果再听说法文版网站正在建设中,今年晚些时候才会上线,那就有些不一样了。两种东亚语言受到的优先待遇,也许说明,在全球旅游影响力这方面,整体风向已经转变。

多年来,前往布拉格的韩国人一直不少。在2005年韩剧《布拉格恋人》热播之后,去的人更多。而中国游客的影响力在全世界范围内于最近5年才开始显现。然而,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中国游客的影响却不可小觑。对于布拉格而言,另一标志性变化是,2015年中国游客数量超过俄罗斯游客数量,成为第一大游客群体。世界各地都正在出现类似的情况。在今年农历新年期间,超过600万中国游客出境旅游。2015一整年,超过1.2亿中国游客出境旅游。

Print

谈到亚太地区的全球旅游业,中国毫无疑问起着带头作用,但绝不是唯一作用。近年来跻身发达国家或地区的韩国和中国台湾,旅游业依然举足轻重而且在不断增长,只是亚太地区主要的旅游增长更多还是来自在过去不是那么活跃的新兴市场。

印度人民的出境游目前处于较低水平,但在2014年至2020年,它是亚太地区预计增长最快的国家,出境游数量增长13%。在同一时期,中国内地的出境游数量预计增长11.1%;菲律宾第三,预计增长8.7%;印度尼西亚第四,7.6%。实际上,这样的增长在整个亚太地区都可以看到。整体结果就是,到2020年,亚太地区的出境游次数总计将达到2.86亿。这些出境游的目的地各不相同。考虑到地理位置和出行时间,大多数都在亚太地区本身,文化因素想必也起到了一定作用。也有这样的说法,那就是中国内地游客第一次出境游的目的地通常喜欢选择香港或澳门,在那里他们不必担心不被理解,或者需要对付奇怪的食物或习俗。等到下一次出境时,他们则喜欢跟团前往东南亚国家,食物和习俗虽然稍有不同,但不至于太过陌生。此行之后,他们对于出境游更为自信,接下来则选择前往更远的地方,即欧洲或北美。

目前这种情况正在改变,尤其是年轻和受过更多教育的中国游客,其中许多人相当乐意独自前往欧洲、北美旅行。亚太地区其他国家的年轻游客,亦是如此,很多一部分人现在开始考虑出国旅游。

Print

作为市场调查的一部分,万事达卡(MasterCard)进行了一项关于梦想旅行目的地的调查。他们的调查针对亚太地区22,000名受众展开:如果钱不是问题,你的梦想旅行目的地是哪里?发达市场的调查受众,主要选择长途旅行目的地。法国巴黎最受欢迎,其次是美国纽约和英国伦敦。日本东京排在第四,也是亚太地区唯一一个在排行榜前十的目的地。同时,在亚洲新兴经济体作为旅行目的地的排行榜上,新加坡第二,中国香港第三,韩国首尔同样也在十大梦想目的地之列。

对于相对来说出境游人数较少的国家,似乎存在一种地区偏见。不过,如果他们像中国一样(极有可能),我们可以设想,菲律宾或泰国潜在游客人数将像他们本国经济增长一样强劲,而用不了多久之后,我们就能看到欧洲的百货公司广告上标明,店内销售助理能够讲越南语或印尼语。

目前,各国旅游局营销部门的主要目标涵盖东南亚国家。今年早些时候,法国外交与国际发展部负责外贸、旅游及海外法国人事务国务秘书马蒂亚斯·费科尔(Matthias Fekl)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发表讲话,试图鼓励当地人民在2016年欧洲锦标赛(又称欧洲杯)期间前往法国旅行。

不过,迄今为止,占据头条新闻位置的仍然是中国游客,而且他们驱动了全球酒店和旅行目的地的变化。现在在伦敦、巴黎或纽约等地的各大百货商场,销售助理会讲中文是一件司空见惯的事情。别的不说,这至少给海外的中国留学生提供了不少兼职工作机会。同时,很多酒店现在越来越习惯于在房间内提供拖鞋和水壶,安排中国游客入住四层以外的楼层,甚至有时候早餐供应粥。此外,随着各大酒店、餐厅和旅行目的地竞相角逐行走的人民币,欧洲出现了各种不同的等级排名和奖励,有些特意标明尤为适用于中国游客群体,好处显而易见。

Print

Spannish Vincci连锁酒店营销总监亚历克斯·罗德里格斯(Alex Rodríguez)称:“受到知名协会认可,被评为‘中国友好’,非常有助于我们与中国公司打交道,以及帮助在新兴市场进行定位。”

如果成功成为受中国人欢迎的酒店,对于企业而言利润非常丰厚。现在不少组织机构专门从事于评价景点是否对中国友好。其中“中国友好·国际?(Chinese Friendly International) ”主席Kurt Gr?tsch说:“在中国口碑非常重要。如果某个中国人喜欢某个旅游地,更多的中国人会到来。成为‘中国友好’,通常不需要任何巨大投资。”

有些目的地,以往鲜少游客问津,现在则已转变。中国旅游团的到来明显增加。以英国的剑桥大学城为例,目前中国游客团体很多,因为剑桥有棵柳树颇为著名。20世纪早期,诗人徐志摩曾求学于此,为河畔的金柳、夕阳中的新娘写下首《再别康桥》。

吸引中国游客的不仅仅是文化景点,同时还有与中国近现代政治史高度相关的地点。《纽约客(New Yorker)》杂志前驻华记者欧逸文(Evan Osnos),在2011年参加中国旅游团,写下了一篇著名报道。报道中描述了旅游团的第一站,德国特里尔市,该市以卡尔·马克思的诞生地最为著名。旅行团的另一站为法国蒙塔日市,同样以政党文化遗产知名。蒙塔日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位于巴黎60英里以南,在20世纪20年代邓小平曾经居住于此。据说,蒙塔日小镇也是中国共产党启蒙之地。

Print

当然,中国旅游团不会把所有时间花在共产党景点上,标准景点如卢浮宫、比萨斜塔、勃兰登堡门等都可能成为中国旅游团短暂停留的一站。不过对于某些游客而言,购物与景点同样重要。在2015年,中国游客出境游花费高达2150亿,同比增长53%。当前,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欧洲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贡献乏善可陈,中国游客在这些地方的花费使得许多景点继续存活。

并非所有目的地或旅行者都对中国游客持积极态度。“中国友好·国际”主席Gr?tsch告诉英国《卫报》,中国游客并不总是最受欢迎的群体,特别是那些第一次出国的人群。“他们可能很粗鲁。人们觉得他们很傲慢,说话声音大,在非吸烟区吸烟像烟囱一样。”鉴于他的公司致力于按照中国游客喜好给酒店排名,这个声明算是相当有分量。

《卫报》的同一篇报道中还指出,西班牙一家已经被评价为“中国友好型”的巴塞罗那酒店,决定自行取消这个评价,因为这可能会赶走其他国家的游客。文章援引另一酒店发言人的话:“特别是对很多德国游客来说,如果他们知道酒店将有中国游客入住,则倾向于取消预订。”

中国游客在外素质表现不佳的故事层出不穷。在网上可以看到一些视频,比如说中国游客在泰国吃自助餐一扫而空,在日本为了拍最完美的照片爬上樱花树。后者甚至导致一些日本观察者,可能是开玩笑吧,说可以为中国游客设置专区。

这些情况也许是极端例子,毕竟出境游的中国人群基数庞大,少数人的行为不能代表所有人。尽管如此,中国国家旅游局目前已经创建黑名单,出境游时曾有不文明行为的游客榜上有名。这份名单可供旅行社、航空公司和酒店查阅,让他们有机会选择拒绝给此类游客提供服务。

中国游客在国外的不良行为还引起了中国网民的愤怒。在中国,网民的影响力不亚于政府机构。一位网络评论员看到中国游客攀爬樱花树的视频后,写道:“我不知道你们怎么看。我看了之后感到羞耻。看到这群不文明的混蛋,我感到厌恶。”

虽然这样的事件比较少见,但是以往固有印象也正发生变化。过去,最常见的情况就是,中国游客喜欢跟团坐大巴,在一次旅游中前往尽可能多的目的地。据欧逸文描述,不少中国游客现在也不喜欢这样的旅游。近年来出现了喜欢自由行的新型中国游客,他们更加倾向于轻松自在的旅行。

总的来说,这个新型中国游客群体,更年轻,受教育程度更高,英语程度足够交流。同时,他们更具冒险精神,不刻意向往共产党圣地,通常避开最热门路线,打造独一无二的旅行体验。在旅途中的照片,最终不可避免地出现在微信朋友圈。根据个人口味和兴趣的不同,这些体验大相径庭—毕竟这样才是独一无二。不过,在美国,受中国游客欢迎的旅游产品包括前往射击场或在中西部地区骑行。

这种增长帮助推动了各种预订平台的兴起,特别是航班预订,其次是酒店和短途旅行预订。时下最主要的市场参与者是艺龙、携程和去哪儿,后两者在2015年宣布将会进行合并。

这一群新型中国游客,虽然旅行习惯不同,但话说回来,各地区的游客总会有些雷同的地方。诚然,中国旅游团出游的粗俗作风传言不少,但其实这种情况也不只是见于中国游客群体。也许过不了多久,新闻报道上就会出现,英国游客在西班牙南部点英式早餐,说话大声的中年美国游客抱怨高温、食物等,以及德国游客凌晨起床为抢占最好的太阳椅。这就是说,虽然这种故事肯定不是不真实的,但很少有人相信这代表了所有来自德国、美国或英国的游客,大家都会的理智地去看待这些报道。

柏林国际旅游交易会(ITB)组织者之一马丁·布克(Martin Buck)告诉路透社:“四十年前,当德国游客和英国游客开始前往西班牙和希腊度假时,也是非常奇怪的外来种族群体。但是西班牙和希腊借此机会,使得这些游客成为经济的重要支柱。现在的中国游客,不也是跟过去的英国、德国游客一样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