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出生北美长大的曾乐8年前因为工作从华尔街来到了北京。3年前他放弃了很多人梦寐以求的投资工作,转身投入了体育节目制作,从此开启了一条奇妙的人生旅程。

 

 

听说你在美国长大,你的成长经历是怎样的呢?

我是在四川出生,5岁因为爸爸读书移民了,小学的时候在加拿大多伦多那边生活了6年,中学之后去的费城,高中和中学在费城,大学在北卡,一直都在美国东岸,然后大学毕业之后在纽约,在华尔街做投行,做了五年。也还挺有意思,因为那段时间刚好赶上了华尔街的黄金两年和残酷两年,所以经历了很多,也学到了很多,也是2010年年底跟一家硅谷的基金回到中国,来到北京,做投资方面的事情。

 

 

从投行转到现在这个行业是什么样的机缘巧合呢?

其实我刚去加拿大的时候是90年,91、92和93,大家如果是球迷的话可能会记得,那个时候是乔丹第一次拿总冠军的时候,那个时候我很小,当时我记得我爸在看一场湖人的比赛,他说,这个湖人队很厉害,他们穿红色球衣,每个球员都很厉害,所以我就每周末看这个。我96年搬到费城,这一年也是篮球历史上标志性的一年,这一年科比从费城离开,去了湖人,96年费城迎来了一个球星艾弗森,我又在那个环境里面跟那些球星一起长大的, 后来去了北卡,北卡是乔丹的母校,所以篮球的故事是陪伴着我的,我特别喜欢这个事情,我来北京之后做了5年的投资,整个做金融做了十年,其实我是很喜欢做金融的,很多朋友会问你其实是不是那个时候觉得没意思啊,或者不想做了,或者太累了?都不是,只是说当时我觉得,这个事情当时已经做了十年,其实你可以把未来看得很透,你大概知道你再做五年,十年,二十年之后你能看见你身边的老板同事在一个什么状态,你很清晰自己的未来是什么样,这个未来不差,很多人可能都会羡慕这个未来,但是我当时想自己去做一些事情去颠覆这个画面,给自己一次新的机会去写一篇新的故事,所以我当时就想创业,我是想做一个自己特别喜欢的事情,虽然大家都理解这个道理,创业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但是其实很多人创业他们还是会从自己的工作经验和人脉这方面去创业。我是觉得只要有一个人对这个事情有兴趣爱好,其实它是有市场的,不管是什么兴趣爱好,只要有人喜欢它,他都会在这个事情上消费,如果他在这个事情上消费的话,就说明这个事情是有市场的,这个市场的机会在哪里?我是以这个逻辑来推的,所以后来我说我想做体育,我想做新媒体,做体育的这个机会就是说需要更好的讲故事的人,用新媒体这种方式去讲故事,那这是一个机会。我从来没学过传媒,也没有学过体育,我在这个圈子里面是零开始,但我觉得这是一个机会,是我可以去挖掘的一个机会,而且是我特别喜欢的东西,才尝试做这个事情。

 

 

你当时因为工作到北京,父母会反对你回到国内吗?

没有,我觉得我父母还是比较支持我的,从小我也算比较独立吧,他们也给我很大的空间去创造一个我自己想创造的未来,而且我觉得在创业这方面,我家人给了我最大的支持。我爸就是一直说一个人应该有很多不同的体验,例如打苦工等都是人生的各种体验,从某种程度上也是生活的意义,不是说一个人做这件事情做30年,40年,50年就完了,我生活里好的或者不好的经历是很丰富的。

 

 

你具体做的节目是什么呢?

我最开始说不做金融,然后我就做了个很经典事情,就是跑到欧洲去旅游,一个人带着一套西装背着一个书包,我去了几个月,前后有几个婚礼要去。然后就发现因为我的双语优势,我可以把国外的一些故事讲给中国人听。15年的秋天我回到北京,然后就开始做视频,我没有任何设备,我就拿着自己的iphone, 我不会剪辑,也完全不知道怎么打光,就基本坐在电脑面前读我自己写的稿子,一边读稿子一边拿手机录,然后直接上传到优酷上,没有任何人看,7分钟的一个视频,除了我妈以外没有任何人可以看的下来的视频,太干了,好在有一些朋友看到,就给我介绍从最简单的剪辑师到最厉害的制片人,当时也是在上海,就认识了一个朋友,在走之前45分钟见了一次,给他看了我做的一些东西,就没怎么联系了。2016年,我跟我的朋友在一起看球赛,我记得非常清楚当时我们两人的手机都推送了一条消息,就是腾讯跟美国ESPN签了一个合作,就是说ESPN会给腾讯做一个原创的脱口秀,我当时就很感兴趣,很想参与这个节目,实习生,免费,任何事情我都愿意去做,就很机缘巧合地,我在曼谷度一个周末,上海这个朋友就给我打电话,说我在帮ESPN做这个节目,我需要一个在北京的制片人,你愿不愿意,当时就很激动,这个节目当时叫《不吹不黑》,通过这个机会,我就认识了在美国媒体ESPN,中国的腾讯体育,这边的人脉平台就打通了。顺利地转行了,在这之后就接了一些其他的节目,有一些小的项目来找你,一些球员的项目啊,一些NBA的项目,一些其他媒体平台的项目来找你,当时是一个自由制片人的方式去帮大家的忙,项目多了之后发现诶,原来自己可以去做一个小公司,一路过来。

 

 

你其实还是在美国和加拿大长大的,回国后会不会有一些文化差异让你不适应的?

其实有,我回北京的前半年其实是我人生中的最大一次挑战,所有的事情如果你的期望很高,就会很难,你要管理自己的期望,当时我把这个事情看得很简单,第一我语言是通的,然后北京还去过很多次,再说我也是在做一个自己比较熟悉领域的事情,虽然我在北京一个人也不认识,但是我觉得这个东西并不会太难,中餐我也能天天吃,地理我也熟悉,我到的那个时候是冬天,大家其实也都知道北京的冬天其实很残忍的,你就站在马路边上,那时候也没有滴滴打车,二环边上不等个半小时都打不到车的。我还是低估了很多事情,包括没有家庭和朋友的圈子,挺想家的。文化差异的话,当然很多东西还需要自己去摸索,在现在这个阶段我还在学习,好在于这是一个家教的事情,虽然我很小就出国了,但是我的很多教育都是在家里面完成的,我父母都当过老师,在国外的时候,90年出国都是背着国内的教材出国的,语文数学,当时是所有这些东西背出去的,当时是在家里面,按照课程教给我的,不是说今天你想干嘛就干嘛,这一个月下个月的作业考试都是布置好的,在这个里面我就接受了很多中国的教育,看了很多小男生喜欢看的书,武侠小说,三国水浒都看过,都受到我爸我妈的影响,所以回国以后当时还是相对比较轻松地融入到这个文化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