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夏刚刚结束的巴西里约奥运会中,许多本已享有盛誉的体育明星再度勇攀新高。比如,田径场上的短跑明星尤赛恩·博尔特(Usain Bolt),泳池焦点凯蒂·莱德克伊(Katie Ledecky),等等。而对于中国的一位奥运冠军来说,在里约斩获金牌,不仅巩固了他在该体育项目的地位,还毫无疑问地标志着:他已经不仅是一名出色选手,而且是一位传奇的体育天才。
里约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决赛中,中国选手马龙和同为中国队的张继科狭路相逢,前者以4:0完胜对手,他也因此成为乒乓球历史上第五位完成大满贯的传奇选手。获得世锦赛、世界杯和奥运会三项重大赛事的冠军,并且是史上第二个同时获得这些荣誉的人。
不仅如此,马龙还是第一个既获得大满贯又是国际乒联(ITTF)世界巡回赛卫冕冠军的选手,他也是第一位实现全满贯,曾经他获得过所有能获得的单项金牌的选手,从全国锦标赛到区域巡回赛,再到各项国际重大赛事,简而言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称霸了整个世界乒坛。
此前,马龙曾两次获得国际乒联世界杯的冠军,去年,他还在瑞典举办的世界杯决赛中以惊人的进攻型打法打败了樊振东。
瑞典的胜利标志着马龙2015年辉煌顶峰的开始。2015年,他在国际重大赛事中获得六项冠军,只有一次失利。加之今年里约奥运会的战绩,很明显,他如今处在其职业生涯的巅峰。然而,如果不是因为父母,或许,他的职业生涯根本不会开始。马龙坦承,他小时候并非一开始就热爱乒乓球。他回忆道:“我四五岁就开始打球,但并不是因为我热爱打球,而只是因为觉得新鲜,才有些兴趣。我觉得我真正开始打球,更多是受父母影响,然而他们都每天都坚持送我去训练。”
“我父母希望我能通过打乒乓球强身健体。乒乓球是室内运动,有相当高的技术要求,非常适合亚洲人。刚开始,父母让我接触乒乓球,只是去试试,看是不是适合我,几年后,大概八九岁,我才真正开始喜欢打球,开始感兴趣,甚至是爱上这项运动。”
这种热爱,很大程度上是在目睹中国乒乓球运动员在国际舞台取得成就的过程中培养的。马龙说:“激励我成为职业乒乓球运动员的,是看着国家队的刘国梁和孔令辉(分别是1996年和2000年的奥运会金牌得主)为国争光,我敬仰他们,也想为中国赢得荣誉。从小时候起,我就一直很欣赏他们的风格,视他们为心中的偶像。”而今,他做到了。在全世界掀起了一阵“马龙热风”。
13岁时,马龙的潜力有幸得到发掘,他被送去北京接受更高级的专业乒乓球训练,他进步很大,两年后,成功获选进入国家队,见到了他儿时敬仰的英雄,时任国家队总教练的刘国梁。
在马龙看来,国家队给他的支持是至关重要的:“许多人在我人生和职业生涯的不同阶段给予我帮助,不过,其中最重要的还是我进入国家队后获得的帮助,我非常感谢我的教练秦志戬,他2006年开始指导我,还有肖战,在我刚加入二队的时候给予我指导。当然,还有刘国梁,我在国家队的各个阶段,一直有他在鼓励我,培养我。”
加入国家队不到一年的时间内,他就获得了亚洲和世界青年锦标赛冠军。18岁时,他第一次在国际乒联(ITTF)世界团体锦标赛中获得冠军,进步可谓神速。到了2009年,他的世界排名已上升至第二位,至此,他已获得八次国际乒联世界巡回赛冠军,两次亚洲杯冠军,并在当年的世锦赛中挺进半决赛。成绩惊人。
不过正是在当年横滨的半决赛后,关于马龙是否有能力达到乒乓球运动顶峰的质疑开始浮出水面。压力开始显现,那次半决赛中,他被当时世界排名第一的王皓打败。但这只是开始,从那时起,他连续三次在世锦赛半决赛中成为王皓的手下败将。
马龙承认,他一直无法在半决赛中打败王皓,突围进入决赛,令他非常沮丧:“三次世锦赛的情况各不相同。2009年,我和王皓之间还存在着技术和技能的差距,所以输了我也没觉得有什么。2011年在鹿特丹,我觉得有很大的机会打败他,但我没能处理好关键的一两分,最终还是输了,那次,我很失望。2013年,巴黎的比赛,我绝对有优势,但最后自己还是没能发挥好。”
刘国梁曾经公开表示,虽然马龙具备达到金字塔顶端的技术,但是也许因为年轻,在心理上还不够强大,没能在重大赛事中发挥出自己真正的实力。伦敦奥运会预选期间,几次意外的失败使马龙在乒联排名下滑,也失去了参加奥运会的资格,刘国梁的担心似乎得到了证实。
虽然没能参加伦敦奥运会,但是马龙却出人意料地开始走向他的职业生涯高峰。那年,他获得了世界杯冠军,他的第一个大满贯赛事冠军。次年,又获得了亚洲锦标赛冠军。2014年,他获选世界乒乓球团体锦标赛最佳运动员。次年3月,他的乒乓球世界排名上升到第一位。
2015年还见证了他最终摆脱了自己的世锦赛厄运。也许是因为对手王皓缺席,他在整个比赛期间几乎未失一局,并在决赛中只用六局就打败了新起之秀方博。马龙承认,这来之不易的冠军让他松了口气:“我很高兴,在连续三次半决赛输给王皓后,终于获得了第一个世锦赛冠军。这次我压力很大,尤其是半决赛的时候!”
自那时起,马龙开始称霸乒乓球赛场,并在奥运会大放光彩。显然,由于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遗憾,在里约获胜对他而言尤其重要。他说:“我非常开心,不仅是因为获得了大满贯,其实,仅仅是成为奥运冠军就足够我开心了。我在决赛中并没有太紧张。我尽力了,而且打得很自由。我非常开心能获得金牌,这是我职业生涯中十分重要的一刻。”
在里约获得的两枚金牌(他还帮助中国队在团体项目中获得冠军)为他已有的诸多荣誉和成就又添上了一笔。不过,到底是什么让他称霸乒乓球坛?乒乓教练汤姆·洛兹亚克(Tom Lodziak)认为,那是因为他的打法接近完美,几乎找不出弱点。
洛兹亚克说:“马龙的正手打法一直很特殊,他的上旋球又快又有力。不仅如此,他可以把球打到桌上的任意地方,而且每次发挥都是惊人的稳定。不过,不仅是正手,他近年来反手的进步也非常大。过去,对手还可以从他的反手找漏洞,不过现在,就远没有那么有效了,因为马龙的正手反手都一样强大。”
“他现在的打法更加多样,不仅是力度,当然这肯定是一大优势,马龙现在很聪明,他会运用推球和挡球让他的对手失去平衡。他状态好的时候,一般是稳稳领先的时候,会使出下旋推挡,让对手阵脚大乱。”
马龙的发球以正手位小三角区的侧上、下旋球为主,落点变化多。正手位突出“快”字,近台上手积极,击球点早,弧线控制得好,反手位能够有效地结合弹打和快撕,利用快节奏中的落点变化来弥补力量的不足。马龙的接发球技术也非常有特点,两面连续回短的能力强,反手位的拧,弧线有点拐,常常令对手失误。
“他身体的调节能力非常特殊,才能完成这么迅速、有力的上旋球。马龙和其他顶尖的中国乒乓球选手把乒乓球运动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我非常享受看他打球,尽管比赛局势经常是一边倒,我也可以从观看大师的精彩表演中获得愉悦。他让其他很多职业选手显得很业余。”
洛兹亚克还说,马龙现在可能处于他状态最好的时期:“我觉得他很厉害。虽然还有其他出色选手,而且很难和其他时代的选手相比较,毕竟,技术、技巧、装备、规则都与以前不同了。”
“瑞典乒乓球运动员瓦尔德内尔(Jan-Ove Waldner)被许多人认为是最伟大的乒乓球运动员。他独具风格和智慧,对球具有不可思议的控制力。他曾获得一枚奥运金牌,一枚奥运银牌,两枚世锦赛个人单项金牌,马龙也许还需要再多努力一点。不过,我并不确定瓦尔德内尔发挥最好的时候,就可以胜过状态同样好的马龙,马龙他有出色的速度、旋球和力量,这些或许会打败瓦尔德内尔不紧不慢的优雅吧。”
毫无疑问,马龙比大多数当代选手都要出色,正如他在里约奥运会决赛大败张继科。张继科曾在马龙之前获得大满贯,也被认为比马龙更胜一筹。然而,里约决赛中,张继科在第一局落后,比分还算接近,而后三局却以总得分13分惨淡落败。在往后的比赛中,或许马龙的对手该担心是否也会落得如此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