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中国的富二代,你会想到什么?开着法拉利和兰博基尼的年轻富二代们深夜在北京隧道里飙车,“保时捷”撞死打工妹,网上招聘三奶。国内没法挥霍炫耀了,便去海外开豪车上学。亦或者是如著名的网红王思聪所言,找女朋友的唯一标准是胸大。他们一直与负面新闻缠绕,父辈所创造下的财富,他们好像并没有太过珍惜,而是以其作为装饰,增加脆弱的存在感。富二代们跌入谷底的负面形象,俨然已经成为当前社会一个默认的角色了。抛开媒体抓人眼球的新闻渲染以及公众在看待这一问题时嫉恨与幸灾乐祸交织的复杂心理不说,如此大概率地以负面新闻见报,富二代这一群体好像确实存在着一些深刻的问题亟待解决,而不仅仅只是一个片面的被误解了。据统计,未来5至10年,我国大约有300万“创一代”即将退休,“富二代”们即将批量性的子承父业。但从现状看来,无论是他们的父辈也好,还是社会民众,都不免担忧,让这些有着重重问题的富二代们仓促接班,不仅可能会搞砸企业,甚至可能有此引发失业上升、财政收入下降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或许是因为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日趋严重性,这几年各地各级的富二代培训班如火如荼地诞生了。你一定会想,这难道是他们的父辈找了什么知名大学把这帮“纨绔子弟”扔进去回炉改造吗?父辈的力量是不假,没有家长是不希望自己成才的。但这个培训班最引人注目的,反倒不是这些专门惹是生非的富家子弟,而是,它是由政府牵头主办的培训班。以福建某一富二代培训班为例,这个班是首先是面对纳税上亿元的福建民营企业家孩子的特殊培训课,而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70余名闽商子弟参与授课,最远的甚至有来自台湾或者西藏。这些富二代们打着飞的到北京某名贵饭店上课,如果迟到旷课,还要罚款1000元,四次以上就直接退学。除了这些严苛的规矩外,整个授课都贯穿着儒家文化的教育。开课前读《孝经》,讲孝经的老师上台后,全部学生都需站立致敬,而这时将会有一名学生端了早已准备好的热茶上前请老师饮茶。如果都穿上汉服,我想,没有人会怀疑这是在古代的旧学堂里。而这群接受再教育的富二代们,普遍都有良好的教育背景。他们平均年龄在27岁左右,其中三分之一以上的人都有海外留学背景。如此优异的条件,却心甘情愿地花大钱进行一场中国文化的洗礼,这种不同寻常的认可,不禁让人对这个政府培训班产生了深深的好奇心。

1-
还是以这个福建富二代培训班为例,这个培训班建立的缘起,据其发言人称,是为了响应诸多民营企业家们的号召。曾经有不少民营企业家找到政府机构吐苦水,孩子从海外归来后,不知积极进取,整日的挥霍买车炫富,还时不时飙车,非常让家人担心。甚至有企业领导人直接说,“作为纳税大户被奖励100万元不算什么,要是政府能帮忙把孩子的思想教育工作做好,比任何奖励都值得。”正是在这样的呼吁中,他们开始针对这些民营企业家的孩子们进行组织学习。据说,开课以来,反响强烈,不少企业家争着要给自己的孩子报上名,甚至有企业家把全家三名下一代的直系亲属都给报上名来了。如此火爆的场面,是政府机构所没有想到的。这个培训班由政府来负责制定培训方案,邀请专家进行授课,而培训期间的交通往来,食宿费用等,都由学员自行支付。同时,这期间的食宿条件等,皆由政府机构安排,学员没有任何特权。由此可见,无论从动机,还是培训安排上来看,这都像是一次无可挑剔的再教育,似乎我们的富二代回炉再造,成为一名合格的企业接班人指日可待。类似这样的培训,其实一直都未停过。据资料显示,早在2009年,江苏省委组织部就计划用两年的时间在全省培养1000名民营企业接班人。2013年11月,佛山市委组织部从100名报名者中挑选48名青年民营企业家,分派到36家国企挂职。48人中超过一半是70后至90后的“富二代”。而现在对民企富二代的关注,甚至也蔓延至国家最高层的目光中。前段时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一次重要会议上便公开呼吁社会应该回归社会主义价值观,政府官员应该加强对富二代的引导。据香港某媒体报道,中央统战部日前表示,将把年轻一代纳入工商联和商会组织工作视野,要为中国“富二代”和年轻企业家们树立行为规范。种种迹象都表面,富二代的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家族的问题,更是关系到国家的生计与发展。这些含着金钥匙长大的富二代,享受着财富所带来的利处,也承担了不同于普通人的压力。那么,在各方担忧与压力下诞生的政府培训班,是否真能如其所说般,为富二代带来质的蜕变,为民营企业培养合格的接班人,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呢?

1-
有不同的声音提出了质疑。第一个怀疑的理由是授课内容。大部分的培训课程都是以中国的儒释道思想为背景,贯穿商业管理知识和责任意识的培养。但是正如某位观察家所言,“仅仅诵读半小时《孝经》,讲几堂儒道思想课,就能培养出修身之性、齐家之德”,这是否违反了教育的自然规律和背离真实人性的?而第二个质疑的理由则是,只有达到一定纳税资格的民营企业家二代才有资格进入这个培训班,这更像是一次高富帅和白富美们的一次教育狂欢、严肃的大party,“除了给富二代营造结交机会,并无它益”。而另一个理由则最为尖锐,政府在这个培训中究竟是否如其所言,在扮演教育与引导的角色,还是成为了官商之间另一种亲密的结交方式?而另一方面,即使这个培训班对富二代的责任和管理意识有一定的益处,政府也不能越位而行。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中央也一直强调,要厘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需要管理好政府这只有形的手。“无论初衷是多么的善意,政府都不该跳出市场经济的逻辑,插手企业的‘家事’”,某位观察家如是说。除此之外,还有对政府更为严格的拷问,与其将精力与资源投入到本就资源饱和的富二代身上,为何不多多关注与帮助“穷二代”呢?如今,农村的留守儿童问题日益严重化,前不久的毕节儿童自杀事件正历历在目,这边厢却依旧声势浩大地为富二代做培训、缝嫁衣。如果穷二代有着同样的关注与资源,是否可以获得更大的社会效益?
无论是以上的哪项质疑,对政府开办富二代培训班这一现象来说,都是有益处的。它促使人们去思考资源是否被合理的利用了,甚至引发一个更深刻的思考:即对这群即将接手家族重担、以及对未来社会将产生重要影响的富二代们,我们要如何看待他们负面缠身的形象,又该在教育上做出什么改进,才能获得真正的收益,进而利于整个社会的发展。

1-
正如质疑中的第一个声音所言,难道上几堂孝经,就能让某些富二代“改邪归正”,不挥霍,孝顺听话地做一个接班人了吗?培训班所假设能获得的这个效益,其本质上而言,就是一种天真的期待、以及不通人性的设定。中国的富二代会产生大概率的负面新闻,其背后的根源本非一朝一夕养成,而是有着深厚的社会和历史背景。海平面上所露出的一角,是底下深不见底的冰山所拱出的。富二代,从名字上来说,是媒体对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富有人群“下一代”的一个统称。而他们的父辈,就是创一代,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批富起来的群体。而创一代的年龄分布上,超过60%的第一代企业家是出生于上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的,60年代出生的企业家比例占24%,更年轻的不到20%。稍微熟知历史的人应该都清楚,创一代出生与成长的环境,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都是匮乏的。如果一个人不幸成长于贫穷之中,那么他很容易对任何东西都产生珍惜之心,甚至到贪婪的地步。人的需求简单分一下,其实就是生理、心理与精神。而对贫困中的人来说,三个层次都难以得到基本满足。因此,在争取满足的这条道路上,他必须极尽努力、付出比普通人更大的代价才能有些许成果。而遗憾的是,人在这种长期超负荷的努力中,也透支了自己的身心,偏离了健康的轨道。也正是这种物质与精神上的双重饥饿,让创一代在竭力获得财富的同时,忽略了自我的精神成长以及对下一代的教育。从不少的报道上看,中国的富二代在家庭中普遍缺少足够的关爱,而父母表达愧疚的方式则是给与金钱。恶性循环之下,如今,富二代会有如此多的炫富、对金钱的滥用,种种负面现象也不难理解了。因此,毋宁说为富二代办培训班,不如将范围扩大,延伸至创一代们,关怀那些在艰难环境成长的心灵,从根源上解决一部分问题。
而另一方面,并非所有的富二代都是纨绔子弟,只知金钱,不识其他。恰恰相反,因为在富足的环境中成长,他们对物质的需求往往比父辈们要淡漠,甚至可能比普通人还要不那么在乎。正如贾宝玉一般,他已经拥有物质,便会去追求更为虚无缥缈、更加高一层面的需求,比如艺术和美。这些是创一代们所无法想象的,也是很多普通人也并未能到达的一个层面。而他们这种不务正业的态度、不追求名与利的淡漠,却成为了创一代眼中的不争气的败家子,这也或许是他们央求政府代为管教的一大原因。但该如何面对这其中的矛盾,也绝非简单的交给政府便可解决的。这需要更为细致的探讨以及时间来带给答案,已经脱离本文所讨论的主题了,那就暂且不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