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受到父亲的影响,潘允哲成为了一名建筑设计师,他喜欢观察,对细节的注重让他对建筑设计有了更大的体会。同时他也是一位生活家,音乐、美食、戏曲这些都让这位建筑师的生活充满了色彩。他还是一位父亲,在教育中间他鼓励孩子发挥自我,努力成为生活的主宰者。

 

 

 

  1. 什么样的机缘巧合让您进入建筑设计行业?

其实并非机缘巧合,对我职业规划的影响主要来自于我的父亲,他也是我的偶像,我父亲是一名优秀的结构工程师,我从小就有机会跟着父亲去单位上班,去工地现场设计,感受父亲的专业能力及其刻苦认真的工作态度,久而久之的耳濡目染,让我渐渐爱上了建筑设计行业,唯一与父亲不同的是我对事物更富有想象力,严谨而又富有想象力使我没有选择结构专业,而选择了更有创造价值的建筑设计专业,并且在我工作多年以后又选择了城市设计作为我的深造专业。每个人都有其适合的行业,很幸运,我找对了适合我的行业,我将注定为之奋斗一生。

  1. 您对建筑美学和应用之间的关系是怎么看的呢?

一般来说,我们衡量建筑美学的标准,往往在于其稳定性、均衡性、韵律感和序列感,历来,建筑的功能基本决定了其形式,所以就有了实用、经济、美观的概括。绝大部分建筑的美是体现在其合理功能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说,好用的建筑才是美的。当然,一部分建筑在此基础上还增加了对人精神层面的感染,例如古代的宗教建筑、帝王宫殿等,现代建筑则有博览、展演类建筑等。马斯洛理论提出,人在满足了较为低层级的生理需求后,才会有求知需要和审美需要。所以在初期,好用的建筑就被认为是美的,随着人们精神需求的不断提升,建筑不光要好用,还需要带给人们美好的心理感受及体验。现在的建筑师们往往能打破传统的稳定性和均衡性,重新定义韵律和序列,营造出超乎人们习惯思维的建筑空间与形式,用强烈的震撼给人们带来新的建筑美感。

 

 

  1. 身为一个上海人,印象中的老上海与现在有什么区别?什么样的建筑才能被称为真正的海派建筑?

我是一名70后,我印象中的老上海其实并没有那么老,但我们这一代见证并参与了改革开放,亲眼见证一幢幢新的高层建筑拔地而起,一直到现在的高楼——上海中心。上海真的非常了不起,从租界时期的万国建筑博览群到本地建筑师创作的带有中国元素的现代建筑风格建筑——外滩中国银行;匈牙利建筑师邬达克自1918年起在上海30年间,为上海留下的50多幢风格迥异的优秀建筑,其中国际饭店、大光明电影院、百乐门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上海老建筑;到80年代以后一大批优秀建筑师在上海城市发展和城市更新的过程中创作的大量带有上海文化气息的优秀建筑,例如坐落在南京东路的华东电力大楼和我们熟知的新天地。在我看来,现在的上海比我印象中的老上海更新、更高、更靓丽,但她的神依旧没变,在我眼中,建筑风格不管新老,只要其包含了上海特有的文化气息,具备了为上海人所熟悉的神,这样的建筑我都认为是海派建筑。

  1. 对于普通人欣赏建筑设计,您有什么建议呢?

每个人都有他欣赏建筑的方式,建筑外观往往是容易给人第一印象的,或喜欢或排斥,这是合理而又正常的现象,并且按照个人审美标准的不同,对同一幢建筑的接受度也就不同。我觉得,观看只是我们的感知之一——视觉感受,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利用其他的感知方式,比如触觉,我们可以近距离接触建筑表面,感知其是冷是暖、是光滑还是粗糙;比如行为体验,我们可以在建筑中行走,感知其使用的便捷性、舒适性和安全性;比如精神感受,我们可以身处空间之中,感受建筑空间给我们带来的震撼、压迫、舒展、轻松等感觉。对我来说,一个好的建筑空间好比一首好的音乐,能调节我的心情。所以,欣赏建筑应该是内、外全方位的,你不用是一位专业人士也能做到,因为这只是人的本能,就如同你听音乐一样。

 

 

 

  1. 除去工作,您平时还有什么其他爱好?为什么会喜欢这些?

我的爱好不算广泛的,我喜欢音乐、喜欢看书、喜欢美食、喜欢话剧、喜欢戏曲、喜欢太极,这些爱好能跟我的70后年龄段是比较契合的吧,其中每一种爱好都能在不同的时候给予我一定的帮助,来调节我当时的情绪,让我随时保持良好的生活状态。我另外有一个爱好是喜欢观察,观察人的行为、事件、事物,从中获得发现,我也不知道我是现有这个爱好才具备了做建筑师的潜在能力,还是因为做了建筑设计才有了这个爱好,不管怎样,这个爱好给我的设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1. 听说您是个平时对食物比较注重的人,可以分享一下心得吗?

我不算一个美食家,尽管如此,我对食物还是比较挑剔的,较弱的肠胃功能导致我不太接受重口味、刺激性强的食物,我中意那些清淡的菜系,我倒也不是素食主义者,我所指的清淡只是轻调料,我比较注重食材,并且享受每种食材自身的味道,可能有点奇怪,可我就是这样。

  1. 您有孩子吗?对于小孩的教育您有什么心得分享吗?

我的儿子是00后,他们的思想,他们看到的世界我是很难理解的,所以好的方法就是让他们发挥自己,当然这需要些正确的引导。至于他的兴趣爱好是什么,想学什么,想往哪个方向发展,他都能自己决定,因为未来的生活属于他自己,他需要独立面对,希望他成为生活的主宰者,并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所以我更看重他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