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公认的科幻小说之父赫伯特·乔治·威尔斯(Herbert George Wells)度过他150岁诞辰。毫无疑问,他是维多利亚时期最伟大,也是最多产的作家之一。赫伯特·乔治·威尔斯的长篇和短篇小说很多,包括经久不衰的经典《隐身人(The Invisible Man)》、《时间机器(The Time Machine)》,当然,还有家喻户晓的《星际战争(The War of the Worlds)》。
他笔下迷人的故事流传了一个多世纪,被一遍又一遍地讲述,以各种形式—书、电影、电视剧、漫画、人偶、游戏、摇滚歌剧、甚至还有一部著名的改编版广播剧呈现在世人面前。
1938年,美国的一场古典音乐会广播突然中断,插播一条特别新闻,称有一个巨大的、燃烧的物体—应为陨石—落在新泽西的一家农场。接下来的一个小时,听众从新闻报道和对当地目击者的询问中了解到,那并不是什么陨石,而是火星人侵略的初期突袭。外星人着陆了,而且,据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称,他们非常不友好。
由于广播听上去非常真实,公众恐慌了,一批新泽西居民甚至向小镇的水塔发射铅弹,认为巨大的水塔被火星人用作战争机器。其实并非如此。
事实上,整个侵略事件广播只是根据《星际战争》所作的改编作品而已,由传奇作家、导演奥逊·威尔斯(Orson Welles)导演和叙述,他后来还导演了著名的《公民凯恩(Citizen Kane)》,电影史上备受推崇的杰作。不过,1938年,他仅仅改编了H·G·威尔斯1898年的作品,而且是以一种非传统的方式,或许是希望能提高他每周广播剧时段的评分。
其实,那次的广播如此引人入胜又真实可信,也能说明作家40年前所开创的叙述风格的魅力。简而言之,H·G·威尔斯的天才体现于,把原本难以置信的事以一种完全可信的方式叙述出来—实在太过真实,以至于新泽西的居民真的扣动了扳机。
这是H·G·威尔斯写作风格的一大特色,也是他引以为豪的。晚年接受采访时,他说:“写虚构故事的作家,要想读者进入他们的故事,必须想尽一切办法,悄无声息地让读者接受看上去本来不可能的假设。”
威尔斯早期创作小说时,主题并无太多创新,无非就是时间旅行、隐身和眼睛凸起的外星怪兽,但叙述风格却别具新意。
到了19世纪末期,由于科学探索的进展,进步的社会已经不再用“魔力”这种默认的理由解释不可思议的现象了。那时,把科学引进故事写作,再用看起来可行的“幻想”进行渲染,正是威尔斯的高明之处。
威尔斯不仅有让故事逼真的本事,他设置的情境也一直在追问“如果……呢”的问题,与当时乃至之后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好奇心产生共鸣—我们的社会去往何处呢?如果我们只是比野兽好那么一点点呢?如果我们可以免受一切惩罚呢?如果我们在宇宙中并不孤独呢?
于是,有了《星际战争》,公认的经典杰作。这部作品是于火星在距地球较近的轨道运行时创作的,由于如此接近,天文学家有了前所未有的机会研究这颗星球。火星表面发现的似乎是笔直的通道引发了“火星运河”的猜想,许多人认为,可能距离我们仅3400万英里处就有智慧生命—这在茫茫宇宙中,简直就是近在咫尺。
其实,《星际战争》的想法最初并不是H·G·威尔斯的,而是他的兄弟,弗兰克(Frank)的。一天早上,他们外出散步时,弗兰克对当作家的兄弟开玩笑地说:“如果有一天其他星球的生物突然从天而降,然后就开始攻击这里的人呢?”威尔斯因为这句话便产生了最初《星际战争》的构思。
弗兰克,作家的灵感缪斯,并不是威尔斯唯一的兄弟。威尔斯来自布罗姆利(Bromley,如今是伦敦西边的郊区),出生于一个中下等家庭,家里有四个孩子,他的父亲靠售卖家庭用品和板球装备的奇特小店勉强支持一大家子的生计。
虽然家庭的经济状况使年幼的伯蒂(威尔斯的昵称)不能接受正规教育,他对阅读的热爱—由于疾病和意外,他在床休养,有了很多富余时间—大大拓展了他的世界。在10岁时,他自娱自乐写作和画插图,家里人为了让他不再沉迷于此,他很快被送去布店当学徒。
不难想象,布店的生活并不适合他,他转而去当地的一所文法学校担任实习教员。在担任实习教员期间,他抓住机会努力学习,18岁时,获得了去伦敦著名学府学习生物学的奖学金。1884年他得到助学金(每星期一个基尼),进入了英国皇家科学院的前身堪津顿科学师范学校。年轻的威尔斯求知若渴,成为模范学生,不仅仅是生物专业,他在这里学习物理学、化学、地质学和天文学。他的生物学老师是著名的进化论科学家托马斯·亨利·赫胥黎(Thomas Henry Huxley),他后来的科幻小说写作受赫胥黎的进化论思想影响很大。穷人家的孩子,生活艰难,不久,他发现了资助自己学习的独特方式:自由写作故事。很快,他取得了成功,被委托撰写第一部小说—《时间机器》。
受过专业的科学教育,同时又有社会主义者的经验,在年轻的威尔斯看来,这个故事是现代社会的外延产物。旅行到遥远的未来,他的英雄见到了伊洛人(Eloi),一种温顺、软弱、不成事的类人生物物种—很明显,这暗示着他那个时代颓废享乐的有闲阶级。而他们的对手—在地下活动的野蛮的莫洛克人(Morlock)—则代表着当时英国维多利亚时期被压迫的工人阶级。
“伦敦东区(传统上为工人居住的贫穷地区)的工人难道不是生活在这样一个虚构的、几乎与地球自然表面隔绝的环境中?”赫伯特·乔治·威尔斯这样评论他笔下的野蛮生物。故事结尾,是更遥远的未来,甚至更加悲观,故事的主角最终来到一个筋疲力尽、濒临死亡的地球。
这部小说在爱因斯坦发布相对论之前的20余年发表,当时,还没有开始对时间旅行的严肃科学探讨。《时间机器》的成功让威尔斯名声大噪,他没有浪费时间,趁热打铁。1895至1908年间,是他多产的一段时期,他写下了大量的故事,并称之为“科学浪漫故事”,许多在当时就已经成为经典。
在《时间机器》发表后,威尔斯开始从所学的生物学中汲取灵感,出版了《莫罗博士岛(The Island of Doctor Moreau)》,讲述了一个遭遇海难的男人落难住着兽人的小岛以及他在岛上的离奇见闻。表面上看,这只是一个疯狂科学家和他残忍实验的故事,但看看威尔斯的其他作品,这其实更像是对人类兽性本性的探讨,而他在故事中所预测的转基因实验,也在几乎100年后成为现实,
随后,在1897年,《隐身人》诞生,故事通过一位科学家的意外遭遇,进一步探索了人性弱点。这次,威尔斯给读者提出的问题是:“如果没有人能看到你,你将会做出什么?”
接下来的数年间,他继续以惊人的速度出产小说—《星际战争》(1898)、《昏睡百年(When the Sleeper Wakes)》(1899)、《最早登上月球的人(The First Men in the Moon)》(1901)和《空中战争(The War in the Air)》(1908)等等。
随着威尔斯的作品逐渐增加,他所作的科学预测也越来越多,他预见的不仅仅是日常事件,比如无线交流和自动滑门,甚至还有许多曾像阴云般笼罩在20世纪上空的战争武器。
他预测的火星人“热线”比激光早了好几年;1903年的短篇小说《陆战铁甲(TheLand Ironclads)》预言了整整10年后才在一战中出现的坦克;同样,他在《空中战争》中设想的军事飞行器,数年后才在欧洲的上空飞行。
他最令人害怕的预测是原子弹的出现,距他的预测约30年后,曼哈顿计划才将其变为现实。在《解放全世界(The World Set Free)》(1913)中,他不仅描绘了如今和核爆炸联系在一起的蘑菇云,还有不可避免随之出现的辐射,令人不寒而栗。
远在广岛经历核战争残酷现实的32年前,威尔斯就写道:“凡是进入这片损毁区域并且生还的,没有人愿意谈论他们曾经黑暗的经历。明亮的烟雾、放射性的蒸汽飘荡到爆炸中心的几英里开外,途经的一切都枯萎死亡。”很明显,威尔斯相信科学的威严,同时,他也意识到人类的脆弱。尽管如此,他还是相信人类内心的高贵本质。
作为一个激进的社会主义者,威尔斯是自由的思想家,他对于婚姻和性等问题的态度与同时期大多数人的保守观点相左。也因此,从他与表妹的婚姻到和当时许多著名女性的开放式关系,威尔斯终生丑闻缠身,可能让不少看官咋舌。
也许,正是他所处的不断变动的个人和社会环境使他的写作主题和基调开始变化,他越来越多地书写中下阶层生活的讽刺喜剧,当时,售货员和柜员鲜明、生动的经历以及希望和梦想风靡一时,他甚至常被称作“新任狄更斯”。
不过,这些作品如今大部分都被遗忘了,可威尔斯的《星际战争》、《时间机器》和《隐形人》这三部作品却仍备受读者欢迎。
过去的20年中,他有两部最受欢迎的作品被改编成大制作的电影,而《星际战争》的音乐剧版在世界各地的演出场场爆满。如今,更有甚者,约翰尼·德普(Johnny Depp),全球最赚钱的明星,将出演2017年《隐身人》的电影,预计将是明年的大片。
这么多预言成为现实,事实上,或许有人会说,可能威尔斯没有预料到的少数事情之一就是,他自己的作品竟可以如此经久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