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年,有一则新闻甫出场便夺人耳目,大致是说香港某渔民捞获稀世巨型“沉香木”,而这个稀世巨型“沉香木”有成年人般高、圆周逾110英寸,香气四溢。削开表面,发现有黄油流出;用火轻烧木碎,更见缕缕白烟冒起。有沉香专家称,若巨木被确认是沉香,价值讲高达10亿港元。10亿港元!你一定也心生疑问,不就是海底捞上的一块破木头,怎么会贵重到抵得上一座大楼?而这几年市场上最顶级的沉香每克已接近5万元,其身价已百倍于黄金,堪称“疯狂的木头”。为了寻获这疯狂的木头背后的奥秘,我做了一番工作,发现这天价的木头背后确实有一个别有洞天的世界。
首先,我给你简单科普下什么是沉香?沉香是一种名贵的天然香料。它来自一种叫做风树的木材,这种木材如果不结香,因其本身材质疏松,不具备任何经济价值。而它要摇身一变成为名贵香料,也需要经历数种条件。第一个条件是,这棵风树必须遭受台风、闪电甚至动物啃食等外界侵害,总之就是可怜见的,要受点伤才行。然后呢,这受了伤的树便会分泌树脂来弥补伤口。这还没有结束,在这舔舐伤口的期间,伤口又需要正好被一种真菌感染。这种真菌为了在树中生存下去,就会逆境代谢,产生化学反应后,此时,树本身的物质和真菌排出的物质混合在一起便形成了“沉香”。可想而知,要得到这么一块“沉香”,是需要多少的天时地利人和,才能得以成行。它能有如此高的价格,也是能够理解了。而某位资深玩香人在解释沉香的价值时,因为说到沉香诞生过程的艰难,便极为动情地诠释了一番沉香与人生的关系:“我觉得,沉香的状态和人生的状态很相似。人生都有波折和苦难,有的人从苦难中学会很多,从生命到死亡,是一个积蓄的过程;沉香也如是,因为受伤,所以开始积蓄力量,受伤越重越久,香结得越多,能量也越大,先苦后甘,和领悟人生的人一样。最后的焚烧,则是沉香的生命终结。”读完他所说的沉香之人生意义,是否瞬间对沉香的价值又有了新的认识?除了这形成的艰难和玩香人所赋予的意义,沉香的价值可不仅止于此,光是它悠久的历史,就够你瞧上一瞧的了。
翻开沉香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从汉代汉武帝时期,沉香就从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来到了内陆。而接下来的历程,可算得上是一部堪称比比谁最土豪的用香史。比如汉成帝永始之年,赵飞燕为皇后,其妹赵合德为妃,两个姐妹很喜欢熏香,以致宫殿成日香气环绕。梁武帝则喜用沉香祭天,渐渐地便形成了一种风气。而后代的皇帝们对沉香的酷爱及奢侈浪费简直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如随炀皇帝便爱在除夕之夜焚烧沉香几百车,数十里内范围上下黎民均可闻到此香。南唐后主李煜则用沉香等香木竟造了“临春”、“结绮”和“望春”三阁,他还指定宫女洒香粉,以保持沉香香味不减之势。在这些奢靡的历史中,有一段趣闻因为诗人李白而显得又香艳又具有诗意。李白《清平调》中写道:“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这里面的沉香亭指的是唐代长安兴庆宫里的一组园林式建筑,据说它周身皆用沉香木制成,极为名贵,所以叫“沉香亭”。而它的四周则花草环绕,依水而建,是宫殿内常被皇帝临幸的景致。与这名贵非凡的沉香亭有关的,除了李白,还有杨贵妃。所以这句诗的上联就是“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说的就是杨贵妃了。说到这里,你一定也如我一般想起李白看似被唐明皇与杨贵妃宠爱,实则只是他们消遣心情、在沉香亭侧为其吟词做赋的诗匠。还有他仗着天纵的诗情,佯醉让高力士为他穿鞋,来发泄心中才华不得施展的郁闷。这里面真是有数不清的馨香莺燕,也有时隔百年,我们依旧能感受到的天才诗人的委屈。这种种加起来,连沉香亭,乃至沉香,也似乎拥有了浓艳哀绝的底色。
但在古代,沉香不仅仅是用作熏香,它还有更重要的价值,那就是药用价值。《本草新编》曾记载:“沉香性温,诸木皆浮,而沉香独沉,故能下气而堕痰涎,能降亦能升。怒则气上,能平则下气。香入脾,故能理诸气而调中。其色黑,体阳,故入右肾命门,暖精助阳。行气不伤气,温中不助火。”所以,作为古来“众香之首”的沉香,是自然界中极少具有的抗菌及增强免疫功能的养生极品,其气味芳香,入肺、肾、脾、胃、经,为行气中最上等的精品,能调节人体内气的运行,疏通内脏机能。像日本知名「救心」成份中就含有高级沉香-奇楠。而在关于沉香如何救治于人这一点上,也有一个格外有趣的故事。北宋时极为有名的医官孙兆,曾治疗过一个病人,这人满脸黑色,就是看相的人都推断他将会死去。但孙兆替他诊脉后说:“他其实没有得病,是因为上厕所时,闻到了一般的臭气而造成的。治疗臭疾,不如使用最香的的东西。”于是就把沉香、檀香劈开捣碎,放在炉中焚烧,将香炉放在帐内焚熏。第二天,病人的脸色有所变化,十天后,恢复如常。这个趣闻,不论其真假,我们多少可以从中知道,沉香不仅仅是香,还能救人性命。对于沉香这一点的认识,现代的人们也是有共识的。比如,国际野生动植物贸易组织保护它,就是作为濒临绝种的药用植物而保护的。只是,对于现在普通的玩香人来说,对这一点的考虑,便要少一些了。
那么,当代的城里人,又是怎么来玩它的呢?
因为一直以来对沉香的开采,目前海南一带以及临近国越南的沉香已经被开采的相当多了,因此国内八成以上的沉香都依赖进口。这也是造成目前沉香价格奇高的一个原因。如今的沉香到底有多贵?除了文章开头所提到的让人咋舌的10亿,还有诸多数据能让你体会到,一克香抵得上万两黄金的现象。
沉香首先也是分类别的,单从气味上来说,就有星洲的沉静、安汶的清新、寮国的异域风情、惠安的恬静甘醇、加里的变幻深远、福森的蜜香、芽庄的凉意飘逸、奇楠的瓜韵甜蜜等等,而因为气的不同,也带来了价格上的不一。前文所提到的奇楠就可谓是香中之极品,“因为稀缺和不可再得,一克几万元的顶级沉香白奇楠也不完全是炒作。”某位资深玩香的企业家如是说道。也因为这居高不下的价格,有不少企业老总会花上一两万,只为在会所闻一下午的香。而也因为白奇楠的声誉之高,目前已经从沉香中独立出来,成为一个特别的门类。购买白奇楠的,多为企业老总,有自己买了闻的,也有买了去送礼的。而从中国的国情来说,买白奇楠送礼,已经不是钱的问题,更多的已经衍变成一种身份的象征了。当然,并不是所有沉香都贵过黄金。君不见,也还是有许多普通玩家沉溺于香道而不可自拔。不同的沉香,有不同的玩法,不同的体验,玩的关键不在乎价格,而在乎这玩香过程中的禅道与修心。
现代人压力大,如何在繁忙的生活中保持身心的平衡,是我们生活中很重要的一个问题。而对沉香的再度发掘,也是现代都市人寻找身心合一的一种回归。香道自春秋战国以来就有所萌芽,鼎盛于宋元明清。到了明代的时候,香学已经与理学、佛学结合为“坐香”与“课香”,佛门与文人营建香斋、静室与收藏宣德炉成为时尚;而到了清三代盛世,香道更加深入日常生活,炉、瓶、盒三件一组的书斋案供以及香案、香几成为文房清玩的典型陈设。因此,其实在古代,香道并非只是富人家的玩意儿,更多的是文人墨客、或者寻常人家也可见到的一种日常习俗。“中国香道从来不是高高在上的,我们提倡‘生活香道’,即香道本源于生活,亦应回归生活,融入生活。”某位品香专家这样说道。虽然到了现代社会,玩香已经俨然成为一种奢侈生活的标志,但我们还是要保持这种朴素的初心,才能真正体会到香道所带给我们的心境的熏染。
对于入门级的品香人来说,可以先从品味线香和盘香入手,这并非是简化你的玩香步骤,而是为了更好地帮助你尽快体味到香的韵味。这样操作有几个好处:一是操作程序简单、易学,携带也方便,二是一般线香是比较标准的气味。玩香最开始就是为了训练自己的嗅觉,使其对香味产生敏感,也让自己能记住每款香的正确味道。除了品玩线香、盘香为主,还可以随身佩带香包、衣柜里放香包、车里也能使用电香炉。按照这个步骤持续一般3个月到半年后,当你对香味熟稔到能快速反应出是什么门类的香,这时恭喜你,就可以进入中级了。
到了中级段位,你可以开始学习用香粉做篆香,煮香汤沐浴。而再高一级,就可以用空熏、隔火熏香品味香饼、香丸和高级别的单品香材。到了这一阶段,你就可以组织爱香人士,玩玩雅集,一起品位香。再往上走,你就可以按照古方自制和香、做香饼、香丸、线香等等,既有知识,又能训练人的耐心。以线香来说,就很能在过程中看出一个人的心性,有的人会把线香搓的又短又粗,有的人则两头粗细不匀。只有心静到一定程度了,才能把香搓得匀称如一,让人一赏悦目,极有艺术价值。而到了这一步,才算真正达到了玩香的终极目的,便是我们古典文化所崇尚的修身养性。
其实,除了上述简单介绍的几个进阶手法,玩香的器具也是不容忽视的一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句话用在香道的学习中是再合适不过了。善玩香之人,家中必有好的香器。这里面包括香案,案上陈设一瓶、一炉、一盒,其中炉是主,瓶、盒是配角。而对这些器具的材质也有要求,比如炉最好是黄铜,因为青铜太硬,紫铜太软等等,诸事皆可成一学问。所谓香事是小,学问乃大,要将香玩到何种程度,这就得看你如何把握这里面的奥秘了。
香道的回归,既是我们当代生活经济状况良好的镜子,也是传统文化根底不死的返照。如何运用香道,发挥它最大的利处,虽然尚需时间,但我相信,当人们心态日加平和,沉香的真正价值必定能重新得到发掘,我们也将会有重返香之大国的那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