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大师黄胄1991年创立了中国第一座私人美术馆——炎黄美术馆;1998年,由企业赞助的三家民营美术馆——成都上河美术馆、沈阳东宇美术馆、天津泰达美术馆相继落成;2000年后,国内更是出现了更多、规模更大的私人美术馆,于2002年在北京创立的今日美术馆被认为是国内第一家按照国际美术馆规范建设和运营的纯民间美术馆,它不断探索中国民营美术馆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尝试建立融资结构合理、系统完备的美术馆体系,逐步形成一种持续稳定的融资机制和学术体制。该美术馆也成为中国私人美术馆操作的规范,以之为代表的第二批私人美术馆兴起,这一时期美术馆背后的支撑主要是民营企业的集团化运作。

1603_feature205

2012年以来,随着中国艺术产业的复苏,民间资本的积累,出现了收藏家创立私人美术馆的新潮流,几年内,私人美术馆几乎呈现井喷式发展,其中不少美术馆的出现造成了一时的轰动。2012年,号称藏品价值超过100亿的上海龙美术馆开幕,这成为2012年中国艺术圈最耀眼的标志性事件之一;2013年,由美国建筑师Steven Holl执笔设计的、投资高达10亿元的南京四方当代美术馆开幕,开馆首展“歧异花园”震惊艺术圈,该美术馆一时名声大噪;2014年年初开幕的上海余德耀美术馆总面积高达9000多平方米,成为黄浦江边又一文化地标……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不断增多,艺术教育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部分,而私人美术馆的大量出现不仅为人们提供了艺术学习、交流和共享的平台,还对公众的艺术素养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中国艺术市场的迅猛发展,艺术投资热情高涨,私人美术馆提供了多元的艺术呈现形式,将更多的艺术品、艺术家引进到中国城市和普通人的生活中,吸引了更多人对艺术的关注,扩大了人们的艺术视野,推动了中国艺术市场的发展。私人美术馆作为非盈利的文化公益机构,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公立美术馆难以触及的空白,对散落在民间的艺术品的搜集、整理、保护与展出起到了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目前,全国注册的私人美术馆已经超过1000家。

在私人美术馆大量出现引发人们关注的同时,不少私人美术馆在经历最初的风光过后开始悄无声息,甚至慢慢倒闭、消失,真正生存下来超过10年的美术馆并不多,甚至还有大量的烂尾美术馆工程,无疑是巨大的资源浪费。虽然中国私人美术馆的发展已经超过二十年甚至更久,如今也发展得如火如荼,但从目前的现状分析来看,中国私人美术馆仍处于起步阶段,也存在诸多问题。

1603_feature204

众所周知,从一座美术馆的前期建设到落成后的运营都需要大量、持续的资金支持,也因此私人美术馆被业界公认为是“烧钱”的行当。业内专业人士认为,一个4000平方米左右的美术馆,一年包括水电、人力等在内的运营成本在2000万元左右。如果要举办高质量的展览,运输、保险、展品进出口的费用更可以上不封顶。尤伦斯当初在中国建馆之前对美术馆的运营成本做过一系列调研,原尤伦斯基金会主任费大为说:“如果要选择一个地理位置佳的场馆,每平方米的运营成本是2.2万,要是喜马拉雅想要做一个接近国际水平的美术馆,运营5000平方米的美术馆则需要1.1亿,这个数字还是5、6年前的水平,所以说成本是相当大的。”

从早期创办的私人美术馆纷纷倒闭的现状分析,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资金来源过于单一。大多数私人美术馆主要依靠民营企业支持,并不具备独立运作的能力,因此企业的经营状况直接影响着美术馆的运营状况,而单一的资金链一旦断裂,美术馆便难以为继。虽说美术馆也有来自个人及社会的资金,但相对来说实在有限。

1603_feature202

如今,富豪投资艺术圈已经非常普遍,私人美术馆被称为“富豪的新战场”,创办私人美术馆成为一种潮流。出于个人兴趣或投资需要,一些富豪创办了私人美术馆,保存其藏品,同时为精英阶层的艺术爱好者提供社交场所,而创办者本身对美术馆的经营与管理并没什么经验,更缺少专业的、长远的规划。成功地创建和运营私人美术馆需要美术馆具备健全、完善的制度和机制,就目前国内私人美术馆的运营现状来说,很难说有哪家私人美术馆真的达到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国私人美术馆在经验以及专业人才方面的匮乏。

而在我国的国家政策及法律制度方面,更是在私人美术馆的创建方面欠缺。2012年,北京市文化局制定发布了《北京市促进民营美术馆发展的实施办法(实行)》,对民营美术馆给予了一定的扶持与鼓励,但对于开支庞大的美术馆来说聊胜于无。缺乏政府财政和税收的支持,私人美术馆没有资格享受政府为文化和美术项目提供的优惠财政待遇,使得美术馆的负担更重,往往创始人将美术馆的硬件建好,后续运营便捉襟见肘了。

相比较而言,国外的很多私人美术馆无论是在运营方法上,还是管理经验上都比国内大多数私人美术馆好很多,很多经验也值得我们借鉴。

在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盖提艺术中心、费城艺术博物馆等都是规模堪比公立博物馆的大型机构。这些闻名世界的私人博物馆经历了上百年风雨的考验,发展成如此规模,其系统、规范的公司型管理模式起到了重要作用。

1603_feature203

以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为例,该博物馆设有管理与决策的董事会,董事会成员来自不同行业,每个馆部亦有专门的馆长、修复和研究人员,管理团队专业并经验丰富。大都会博物馆非常重视自身作为非盈利性机构的社会责任,一直保持非盈利性公益机构的性质,除了免费开放政策,还会针对儿童和青少年举办特殊导览、讲座和餐会等活动。在筹措经费方面,博物馆设立了专门筹资的发展部,为保证资金的及时供应提供专业、可行的方案。得益于美国政府及相关法律对私立博物馆的扶持与民间对其的信任与支持,美国私立博物馆的资金来源非常多样化,大致分为建立时期的基金、政府基金、馆外民间基金、地方政府特殊拨款、私人捐赠、公司赞助以及馆内的销售和服务收入等。比较而言,我国的整体环境及经验与美国相去甚远,而目前的政策支持也只是杯水车薪。虽然我国政府层面对文化发展有着各种鼓励政策,但私人美术馆仍无法被纳入“文化产业”,私营的身份更是让这些机构难以享受更多的资金扶持和政策优惠。

从美术馆自身来讲,私人美术馆虽然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公益性机构,但并非不能创收,在目前从外部得不到更多资金支持的情况下,美术馆自身应转换思维,做出相应调整,提高自我造血功能。西班牙毕尔巴鄂的古根海姆博物馆不仅自给自足,每年还给所在城市带来400亿欧元的GDP;纽约的MOMA美术馆,由丽莉等四位创办人在1929年设立,MOMA的诞生,开启了纽约接受欧洲现代艺术洗礼的大门。它每天参观者络绎不绝,每年的门票收入就超过1亿多美元。可见,私人美术馆并非不具备盈利的可能性,出售展览门票,出售艺术品的衍生品、出版物,主借场地,提供艺术品买卖资讯等,都是创收途径。能够实现多元经营,增加美术馆的资金来源为其长远发展提供保障。当然,这对运营团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也有,如今日美术馆,如今美术馆40%的资金来自今典集团,剩余60%自己解决,包括争取社会赞助与支持,基本实现了自给自足。

在举办展览方面,国内大多数美术馆相对独立,各自做自己的展览与规划,美术馆之间的互动交流与合作仍然较少,基本上处于半封闭的环境里。在东京,一个大型重要的展览往往需要在多个美术馆共同合作下完成的。除此之外,对于美术馆的运作也应该更灵活,让更多优秀的艺术品、艺术家进入公众视野,同时美术馆自身也可整合各种资源,达到最佳效果。在这方面,很多法国的私人博物馆则经验丰富。法国私人博物馆在办展时会考虑向大型博物馆借展,为艺术家提供个展场地,接受收藏家出资帮助他们保持艺术品,并支付一定数额的资金以举办主题临时展览,与个人合作,通过寄存或共同购买并共同享有艺术品的所有权,取得办展资格。灵活的经营与合作不仅能让各种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美术馆与美术馆之间,美术馆与艺术家之间都可交流经验,彼此学习。

1603_feature201

总的来说,中国私人美术馆仍然还处于起步阶段,大批私人美术馆的出现对公众、对艺术本身、对文化产业发展都是好事。但这些美术馆的长远发展仅靠个人兴趣或企业投资还远远不够,与西方众多国家相比,我国的文化产业相对还不够成熟,相关政策与体系甚至还是空白,专业人才与管理团队还很欠缺,私人美术馆的发展在已经面临先天不足的局面的情况下,作为经营者更应吸取经验,找准定位,谋求长远发展。随着私人美术馆的大爆发,美术馆、艺术品更多的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对其付诸的期待,美术馆也应承担起对艺术的推广、教育的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