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威廉·吉普森曾说:“未来已来,只是尚未流行。”
在过去的十年间,很多迹象已经表明,企业和组织正在慢慢萌生新的模式,只是还没形成一个清晰的脉络。但这次疫情,似乎按下了整个世界进化的加速键,让原本模糊不清的线索渐渐浮出了水面,甚至让更多“未来情节”也提前上映。
01
十年之后
远程办公或许会成为一种常态
因为疫情,很多迟迟不能复工的企业,只能开启在家办公的新模式,本来以为这只是缓兵之计,没想到,有些企业在家远程办公的效率比平时在办公室的效率还要高。
据人工智能公司“云知声”透露,在疫情全面爆发之后,他们便开始组建团队,仅仅用了10天时间,就通过远程协作做出了一款“疫情防控机器人”。这款机器人能在10分钟内拨打600通电话,以此来协助基层社区完成肺炎疫情重点人群的筛查、防控和宣教工作。
除此之外,有很多国际公司也都在为远程团队打造工具。像Zapier、Gitlab、GitHub、FirstbaseHQ 等,都在使用内部的工具打造自己的远程团队。
甚至有媒体预测,到 2029 年的时候,在全球的2.55 亿个工作岗位中,大部分的工作都能通过远程来完成。他们由此推断,以办公室为主导的工作场所或许将在十年内结束。而今年,也就是2020 年,将成为未来十年远程办公的元年。
或许没有人能预测,在未来办公室这一场所什么时候消失,但正如电影《办公空间》里说的那样:人被生下来,并不是为了待在狭小的隔间内,对着计算机屏幕坐上一天又一天的。
02
随着人工智能的逐渐成熟,“人机交互协作”会成为一种全新的工作方式。
在一个逐渐依赖“AI”(人工智能),“ML”(机器学习)和“UPD”(更新)的世界中,分析、算法、大数据在逐渐取代传统工作岗位的同时,也在“人机协作”领域创造了新的工作岗位。于是,很多组织机构和人才便会通过构想与设计来优化人机交互界面,而不是选择拒绝或视而不见。
面对日益强大起来的人工智能,人类与其想赢过它,不如把重点放在人工智能的维护和运用上。举例来说,因为无人机取代了飞行员,有些工作确实消失了,但同时在维护、远程控制、数据分析和网络安全等方面也创造出了更多新的工作机会。
在《今日简史》一书中,曾记录道:“美国军方每派出一架‘Predator’(捕食者)无人机或‘Reaper’(死神)无人机飞越叙利亚,就需要有30人在幕后操作,至于收集完数据的后续分析则至少还需要80 人。”而早在2015年,美国空军就曾因为缺少足够训练有素的人而面临无人操作无人机的窘境。
这样说来,十年之后,就业市场的特点很可能在于人类与人工智能的合作,而非竞争。“人类+人工智能”的效率必定能超越单纯的人类或单纯的计算机。
03
未来十年,“稳定”将成为一种越来越稀缺的状态。
在同一家企业干到老的员工将越来越少,而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也将会向更加松散自由的方向发展。很多企业会将自己的一部分业务“外包”给多个专业人士来完成。
就员工个人而言,个人的价值会在未来越发凸显,个人品牌的作用也会越来越大,甚至会出现很多拥有多项技能的“共享员工”,他们并不属于某个特定的企业或组织,而是以“自由人”的身份存在着。
在可预见的未来,你或许不会再属于任何企业,而是完全可以通过某一个平台,与不同的企业和项目合作。这种利用自己的专业能力和个人品牌所获得的收益,将会远远超过现在的劳动收益。
所以,如果你还想留在一个企业慢慢打怪升级,在未来,这将会是一件不太现实的事情。
04
现在的我们该做什么?
在这种趋势之下,我们每个人都不能把安全感寄托于某个企业或是某一个行业,而只能寄托于自我价值的提升。所以,每个人在择业时,都应该有一个长远的思考:
1、如果你的工作发生了变化,你能够在不同的工作之间进行快速切换吗?
2、你是否已经做好了足够的知识储备,来应对未来的变局?
《指数型组织》一书说,“过去你学一项营生技能,可以用 30 年的时间,而现在已经降到了 5 年。”在过去,你或许能在一家公司从毕业干到退休,但是现在,一个企业的平均寿命或许也不会超过 10 年。所以,就注定你要不断学习新技能,不断适应新环境,不断通过学习去追赶时代的脚步。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每个人都可以尝试在自己的领域,或者其他领域寻找一些副业的机会,打造个人品牌。以技术不断赋予自己的新能力来应对未来的瞬息万变。
虽然很多人都惧怕变革,但每一次的变革都会是一次全新的蜕变。
正如《天渊》中写的那样,>“>人类要不断地向高处飞,不断学习,不断挑战,而这种飞翔、学习和挑战,应该是永恒的。”
参考资料:
1.尤瓦尔·赫拉利《今日简史》
2.HRSalonCN:工作的未来:未来10年的10大关键趋势
3.Salim Ismail/ Michael S. Malone/Yuri van Geest《指数型组织》
4.阿秀:未来 10 年,你可能不属于任何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