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地球上空可要热闹了。从美国宇航局(NASA)到俄罗斯联邦太空总署(Roscosmos),从中国国家航天局到欧洲宇航局(ESA),世界各地开拓进取的天体物理学家们将会辛勤地向太空各处发射硬件,火星任务、金星之旅,甚至是木星游都在计划之列。

1603_feature301

目前,有多达19只无人航天探测器在太阳系和更遥远的太空中搜寻,并向地球上的卫星接收器发送数据流。本月将发射一只新的探测器,九月还将再发射一只。看来,2016年似乎是探索陌生世界的一年,寻找新生命、新文明,勇敢驶向前人从未去到过的远方。

而这其中,最受天文学家期盼的,“朱诺号(Juno)”探测器便是之一。朱诺号预期将于七月进入木星轨道,届时,人类将可以获得迄今为止这颗气体巨行星和其巨大的红斑最近距离的照片。

当然,还有日本探测器“拂晓(Akatsuri)”,将给我们带来期盼已久的来自金星的消息。2010年,“拂晓”号因主引擎受损未能成功进入环绕金星的预定轨道。在首次尝试围绕金星旋转失败的五年后,拂晓在2015年底进入环绕金星的轨道,开始成功旋转,成为了目前唯一一个环绕金星运转的空间探测器。

1603_feature304

欧洲航天器“罗塞塔号(Rosetta)”则准备好为其对彗星楚留莫夫-格拉希门克(Churyumov–Gerasimenko)的精彩探测画上一个辉煌的句点。罗塞塔号彗星探测器是欧洲空间局组织的无人太空船计划,格林尼治时间2004年3月2日7时17分发射,研究楚留莫夫-格拉希门克彗星代号为67P。罗塞塔号由两个主元件组成:罗塞塔探测器及菲莱登陆器。2014年,罗塞塔号释放的“菲莱(Philae)”着陆器成功登陆,如今,罗塞塔号将尝试亲自着陆—此举或许将会引致自身毁灭,不过若果真如此,罗塞塔号也会向地球发送最后一刻的数据。

在更遥远的地方,太阳系之外,大约距地球200亿千米的地方,疲惫的旅行者2号(Voyager 2)在航行了38年之后,终于离开了日光层(太阳风主导的泡泡空间),和旅行者1号一样,来到了非常广阔的恒星际宇宙,星际空间。

1603_feature303

至此,相比于当初人类刚刚开始太空探索,已经相去甚远。回到1958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卫星“斯普特尼克(Sputnik)”—不过只是待在地球轨道。最初八次让卫星飞出地球轨道的尝试都失败了,直到苏联的“月球1号(Luna 1)”最终到达了距月球附近几百万米处。

七年后,人类成功释放了一个可运作的探测器,从月球表面发回图片;又过了四年,“维尼拉7号(Venera 7)”从金星发回图片—这是首个在其他行星上安全着陆的人造物体。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人类成功地向地球轨道之外的太空发射了200多颗太空探测器,总计花费……呃,这几乎不可能算出一个确切的数字,不过,如果以今天的价格来计算—这么多年来对太空探测的投资总得加起来不太可能低于16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5万亿元)。

1603_feature302

在我们研究如何让探测器进行更加复杂的工作,驶向更远的地方时,它的费用也会变得更加高昂。比如,复合型的火星科学实验室(Mars Science Laboratory),还有机器人火星漫游车“好奇号(Curiosity)”,在这颗红色行星表面的沟壑和坑孔中巡航,收集数据以用于未来可能的载人任务,目前为止已经花了美国纳税人2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84亿)。“罗塞塔号”则花费了欧洲宇航局约23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65亿)。而两个旅行者号探测器的花费每个则高达3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37亿)。

对于这些天文数字,当然应换一种视角来看待。自从“斯普特尼克号”发射以来,每年的费用约为27.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81亿)—平摊到地球每个人身上,每年约1/3美分多一点。

如果把旅行者号探测器的费用按年分摊,平均分配到每个缴纳联邦收入税的美国公民身上,他们每个人每年约花1.5美元。与之相比,美国2003年至2011年在伊拉克战争上的花费要昂贵750倍,同样是那批纳税人,每年每人需为此付出1000多美元。

太空探索也许并没有第一眼看上去那么昂贵,不过,仍然是一项巨大的投资,许多批评的声音认为,它的回报不值得如此大规模的投资。

1603_feature305

对此,天文学家们自然提出异议。马克·汤普森(Mark Thompson),英国皇家天文学会(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理事会成员,说道:“许多人觉得太空探索只是一件好玩有趣的事情。最近的太空探测预算缩减表明,太空探索往往是政府削减开支的头一个目标。不过其实我想说的是,太空探索其实对我们人类的未来至关重要。”

“我们已经看到研发太空技术带来的实际利益,包括从根本上解决地球的问题,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富足。为太空探索而?研发的水净化技术如今用于第三世界国家,从根本上防止疾病,拯救生命。”

汤普森接着说道:“多亏了太空探索促进了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作物产量更高,更不用说医学的进步了,不管是脑癌的治疗还是更精确的体温计。对环境的好处也很多,因为轨道上的卫星为人类提供了有价值的数据,告诉我们大气层如何变化。同时,对于太阳系其他行星大气的研究数据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自己的大气层。”

美国宇航局热衷于宣扬投资于太空探测的经济利益,他们的在线数据库详细介绍了外太空探索给真实世界带来的好处,并预计,在太空项目上每花费的一美元,都会有八美元的经济利益回报。

不过,并不是该领域的所有人都去力证太空探测的花费值得。前美国宇航局太空生物学家,NASAWatch.com网站的创始人基思·科文(Keith Cowing)认为,“太空探索的花费是否值得,不是仅仅用金钱的数目就可以衡量的。美国宇航局喜欢宣扬太空探索带来的附属利益,比如微电子。不过,我们探索太空,是为了探索太空本身,难道说,我们所做的这一切只是为了有更好的消费电子产品吗?”

“我曾听已故的天文学家卡尔·萨根(Carl Sagan)这样回答这个问题,他说,‘你不需要去火星来治疗癌症。’如果恰好因此了解了如何治疗,是额外收益,很好,不过也许有更划算的方式获得这些额外收益,根本不需要离开地球就可以实现。”

他认为,太空探索的倡导者应该指出太空探测能够让人类对宇宙知识实现巨大飞跃。在不到六十年的时间里,我们发现了天空中是什么围绕着我们的星球;我们可以弄清它们中的许多是否曾经有过生命,或者未来是否可能有生命;我们发现了火星上有水存在的证据,木星的卫星上存在冰层,还有土星上有水汽。

我们钻入彗星的内部,去探索它是否藏有地球诞生的秘密;我们探索如何使火星适宜人类居住;我们把人类的创造送入遥远的星际太空。

科文说:“质疑太空探索是否有价值,如同是质疑哥伦布在15世纪末探索新大陆是否有意义。”

人类历史上最为出色的航海家之一—哥伦布在西班牙的天主教君主的赞助下,他在1492年到1502年间四次横渡大西洋,并且成功到达美洲。他的探索使他接触了未知的文明,他使得普通欧洲人也知道了美洲。而太空探测要做到这点,几乎不太可能—尽管科学家们并没有放弃希望。

比如,旅行者号探测器的研究人员就十分看重这种可能性,他们甚至在探测器内安装了一种宇宙时间胶囊,以防真的遇到外星人。

胶囊内装有镀金的磁盘唱片,内容包括地球和地球上生命的影像、科学信息、来自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的问候,还有大量不同风格的音乐,包括莫扎特和查克·贝瑞(Chuck Berry)的作品,甚至还刻了说明书,指导建造可以播放唱片的机器。

而事实上,人类能够真的遇上外星生命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旅行者号需要航行四万年才能抵达最近的星系,而这个星系中是否有生命更是未可知。而且自2025年起,旅行者号的电池就会耗尽,届时,数据传输将会终止,基本上无法检测到了,变成两大片金属,漫无目的地在宇宙中漂游,而外星人恰好撞上它们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也许,这未尝不是幸事,毕竟,正如被誉为继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英国剑桥大学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所说,我们最好是隐藏在黑暗之中,别暴露在非善之生命的视野中。他警告说:“如果外星人来了,结果就会像哥伦布登陆美洲一样,对本土美洲人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

如果真的被霍金言中,那么我们就不得不质疑在旅行者号上载入地球信息之举是否明智。不过,正如科技博客Gizmodo(Gizmodo是美国一个知名科技博客,主要报道一些全球最新的一些科技类产品)的记者耶稣·迪亚兹(Jesus Diaz)所指出的,我们该担心的并不是光盘的信息会不会被发现。

迪亚兹说:“很有可能,在这份光盘被截获之前,我们就被外星人发现了。毕竟,无线电信号是以光的速度传播的,比旅行者号行驶的速度快多了。而且无线电信号是全方位的。况且,我们发射无线电信号的历史已经有几十年了。”

“即便无线电信号传播到50光年以外的距离后会减弱,一艘在几光年外飞过的星际飞船—或者监听站—若要捕捉到信号,比起发现旅行者号要容易太多,毕竟,在宇宙的广阔之中,要找到一艘小小的旅行者号飞船,无疑就像大海捞针。”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的天文学教授亚历·菲利潘科(Alex Filippenko)表示赞同。他说:“任何有能力找到我们的外星生命完全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获知我们的存在,旅行者号并不能改变什么。如果他们能看到旅行者号,肯定已经知道我们的存在了。”

如此说来,3月14号在哈萨克斯坦发射太空探测卫星时,这只欧洲宇航局的太空生物学火星探测/微量气体卫星(Exomars Trace Gas Orbiter),旨在寻找火星曾经有生命存在的证据,担心会被有敌意的外星人发现也许完全没有必要,倒不如感叹一下人类在宇宙探索中的成就,展望未来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