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开始之前,我还在想着这个近年来发展迅速的O2O课外辅导信息服务平台“疯狂老师”的深意。但当对话慢慢展开,我才明白,坐在我面前的这位年轻的创始人,这个浑身充满一种特殊感染力的“梦想家”张浩,本身就是一位“疯狂老师”。
80后的张浩,坐在你面前就会让人感觉到他身上的活力,灵动的双眼熠熠生辉。岁月也没有在他的外表留下什么痕迹。如果不说,谁又能想到这个看似刚毕业不久的年轻人,会是一位刚带领团队完成千万美元融资的疯狂创业者。茶座前,这位“叛逆”的老师,开始与我们分享他的创业经历。
张浩,出生在一个“教师世家”,家里有十几位老师。也许是从小耳濡目染的缘故,张浩从小便有着自己独特的高效率学习方法。小时候的张浩是叛逆的,但是这种叛逆,从未影响到他的优异成绩。提起小时候的趣事,张浩说,高中他从不交数学作业。老师为此找他,他却说,“只要有一次考试,我的数学成绩没有考到全班第一,我就交作业。”结果,高中大大小小每一次考试,张浩的成绩一直都是第一。
理科成绩优异的张浩,高考考进了厦门大学的化学系。通过几年的学习,他发现自己并不喜欢化学。当时张浩在厦大的人才基地班,班上成绩前60%的人都可以被保研。尽管化学成绩特别好,但是张浩觉得,继续读化学并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无代价的保研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不小的诱惑,但张浩果断地选择罢考有机化学这门专业课,切断了其他的可能,开始背水一战准备考研。在很多人眼中这无疑是一个疯狂的举动,而在周围人都高枕无忧地等待保研的环境中,一个人的奋战又是相当的痛苦。每天的早出晚归,规律作息,张浩坚持了两年,终于考上了管理专业的研究生。他说也许身处其中时,会感觉这两年的时间痛苦万分。但是当过了十年回头再看,自己会觉得,一切都太值了。短时间的苟且,换来了一生的远方。现在去大学演讲,张浩最后会送给大学生们四个“1”:做1,000个小时的兼职,读100本与专业无关的书,做10次旅行,谈1次恋爱。做完这四件事,你才会明白这个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并且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了解更大的世界,也更懂得照顾别人的情绪。
人生也许很长,但是张浩要求自己每天都要遵循自己的内心生活。不愿意浪费任何一天。每个当下,都是独一无二的,所谓“一期一会”,过去之后的时间便不会再有。“自己不喜欢的人,我不愿意为了一场会面而浪费一天。但是自己喜欢的人,千山万水也可以过去。生命就是应该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是张浩的人生哲学,绝不浪费时间在无意义的事上。不喜欢的事情,一顿饭的工夫都显得多余;喜欢的事情,日日夜夜去做都会觉得开心。
研二期间,张浩已经完成了毕业论文,可以安逸地等待毕业,凭学历与成绩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但是害怕看到长久稳定的张浩,思考之后又毅然决定创业。大学期间做家教的学生并不在少数,而张浩第一次做家教,就让自己的第一位学生成绩从不尽人意到名列前茅。从小叛逆的张浩,也顺利地与一样叛逆的学生打成一片。“先让学生喜欢你,他才愿意听你讲的东西。”这是张浩创业初期便成功的生意经。创业,要讲究天赋与兴趣。在从小耳濡目染的教师行业,张浩用自己的努力走出了一条明路。
“创业一定需要你非常非常勤奋,但是勤奋离成功还很远很远。”刚开始创业的张浩,亲自上阵授课,在短暂的休息时间吃饭、答疑,在简单的气垫床上小憩后,就开始下午的工作,这样一直到晚上。日复一日的高强度课程,除了上课,张浩还要发传单,装修租来的上课场地,包括刷墙这种基础的工作,也是身体力行。第一次创业,取得非常好的成绩,张浩的事业发展起来,成功的喜悦以及收益接踵而来。提到成功带来的压力,张浩坦言自己尤为喜欢周星驰的电影。现在,星爷已经不拍电影了,也许再去拍一场,会带来巨额收益。但是他只在幕后,当导演,或者制作人,将自己对社会的理解,将小人物的奋斗、成功,以另一种方式呈现在电影中。对于这种转变,张浩感同身受。创业伊始,对于教育的兴趣与热爱,已经成为张浩的标志,也通过课堂展现给学生与家长。后来作为创始人,他不再授课,成为了团队幕后的管理者。这样过了一段时间,张浩感觉有些迷茫。自己离前方的讲台越来越远,创业初期的成功带来了不菲的收入,灯红酒绿,锦衣华服,但这样的生活是自己真正喜欢的吗?张浩对自己进行了重新的反思和认识,而这个自我否定与自我怀疑过程,是非常痛苦的。
提起这段经历,张浩说,“我觉得本质上,还是要看你内心是怎样的人,是否清楚自己真正想要什么。人生很长很长,才有给你试错和走弯路的机会。如果我们一生都在走直线,也许20年就够了。但也许你需要60年来走弯路,所以给了你80年的一生。然而就算是80年的一生,也有很多人没过好,因为他始终没有走上那条直线。”那段时间的迷失与彷徨让张浩不安,他的解决方式是,将自己的“时空拉大”。
空间的放大,会让你发现曾经视为全部的东西,原来只是渺小的一部分。而时间的放大,更会让你真正觉得眼前的困难不值一提。“如果真的遇到很难很难的坎,那就站着别动,时间会带你过去的。”张浩这样说,“既然不知道做什么,那就什么都不要做。你可以停留,但是时间是不会停留的,它会带走一切。”那段艰难的时期,张浩去了南极。一次出海,张浩所在的科考船偶然发现了一块在地球存在千万年之久的“黑冰”。在地球极其漫长的历史面前,我们一生的长度短暂得不值一提。现在的张浩,坚持“活好每一天”,只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从南极回来之后的张浩慢慢回归状态,接下来的几年事业也顺利进展。可是张浩不安现状,又开始做出改变。几年之后的二次创业,张浩选择了在线教育。新品牌“疯狂老师”,在一年半的时间里完成了6轮融资,成长速度令人惊叹。十年的行业经历,让张浩在教室、学生与家长群体中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在新老师的选择上,每一个求职者最终都会由张浩亲自面试。用他的话来说,公司里存在一种磁场,对的人进来会加强这个磁场,而错的人会削弱。“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接触过许多老师的张浩,自然而然地练就了过人的辨别力,能够知道对方是不是对的人。但是在工作伙伴的管理上,张浩坦言,“我不懂管理。但我相信真正厉害的人都是自我驱动的,对于他们来说,管理正是一种束缚。而我的任务就是,找出这些人,加入我们。”
不久前,张浩去了香港。在那里,他体验到了一种完全不同的教育理念。那就是老师的“明星化”。不要总想把老师变明星,而是让明星做老师。这种全新的理念让张浩发现了新机会。现在,张浩开始寻找“明星化名师”。据“疯狂老师”分析,未来3到5年,在内地一定会出现顶级的网红教师,而这样的网红教师一旦在内地出现,它的网络效应就会远超中国香港和韩国。“疯狂老师”接下来会全力以赴打造网红教师,为老师提供AI课程设计、智能化教学、大数据分析等支持。张浩说,网红教师可以当做在线教育的流量入口,不仅可以创造老师个人的价值,还能促进流量的分发,拉动一个平台整体的发展。
今年,“疯狂老师”将战略重点放在做内容上,打造了中小学在线直播教育平台“叮当课堂”,希望通过直播做优质内容的沉淀。叮当课堂在国内首创演播室直播模式,吸引了全国顶级名师的倾力加盟,并获得互联网巨头腾讯技术团队的实力助推。至此,“疯狂老师”实现了Online和Offline全场景的贯通和融合,Online和Offline的融合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这种模式也是最经济的模式。
“好老师,好课程”是“疯狂老师”的教育理念。刚获景林资本1.2亿元融资的“疯狂老师”接下来会将这六字教育理念在叮当课堂上发挥到极致。新颖的教学方式,优质的教学内容,独特的教学理念,都是属于这个梦想团队的磁场。
但是我们知道,这是张浩人生道路上的又一个路标,但绝不是终点。这位永远不安现状、永远充满热情的“大男孩”,也许自己也不知道下一步又会突然有什么新的想法。不久的将来,这位有些叛逆,有些疯狂,还有“活好每一天”的坚持的“梦想家”,又会随心而行,去往下一个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