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全球化的世界中,国界逐渐变得模糊,人们之间的联系和交流越来越频繁。具备国际意识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这样一个多元化和跨文化的环境。这种跨文化理解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减少偏见和歧视,而国际意识则有助于培养孩子尊重和欣赏不同文化、价值观和传统的能力。
那么,我们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国际意识呢?这并不是单单从某些方面就可以做到的,而是需要有一个系统的教育体系来作为基础。作为IB课程的重要项目之一,PYP是奠定基础的阶段,有利于孩子适应IB理念,培养终身学习能力,并建立知识框架和学术基础,为后续中学和高中项目打下坚实基础。
PYP 是 Primary Years Programme 的缩写,虽然常常被翻译成IB的小学项目,但实际PYP的教育框架涵盖了3至12岁年龄段,包括学前/幼儿园阶段和小学阶段。PYP的宗旨是保护和培育孩子天然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培养独立的终身学习者、批判性思考者、和为世界带来积极变化的行动者。
在北京加拿大国际学校(CISB),PYP早期教育提供了一种整体式的学习体验,整合了孩子的社会情感、身体和认知发展。其中:学习者,是通过游戏、玩耍以及与同伴、老师、家庭和其它社会成员的关系,探索并了解自己所处的世界;教育者,是培养者、指导者,更是孩子的合作伙伴,帮助孩子发现和探索,在长期和短期项目中促进孩子的探究活动。学校(幼儿园),则为孩子们提供充满活力、激发和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创造力和自信的学习成长环境。
在CISB,学校非常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探索、构建知识。而学生则被视为学习的主体,教师的角色是引导和支持学生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老师们通过教授和示范IB的“学习者培养目标”(Learner Profile)来教导学生具有国际意识。在世界上的任何一所IB学校,“学习者培养目标”都是IB学习经历的基础。
“学习者培养目标”,是IB的教育愿景,代表了IB世界学校所重视的十种特质,IB的学习者需要具备这十种特质,从而成为负责人的社会成员,为区域、国家和地球村带来积极改变。
CISB PYP的课程框架涵盖了六个学科领域:语言、社会、数学、科学、艺术和体育。它旨在促进学科之间的综合和跨学科学习,使学生能够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联系起来。除此之外,PYP中还有六个跨学科主题,分别是:我们是谁、我们身处什么空间、我们如何表达自己、世界如何运作、我们如何组织自己、共享地球。每个主题是一个探究单元,为探索和构建知识提供框架。PYP课程在这六个跨学科主题的指导下,进行深入的探索和学习。
所谓“跨学科”是PYP用来描述一种贯穿所有学科的学科——数学、语言、科学、社会学、信息技术、艺术、体育和图书馆学等。在PYP中,跨学科主题帮助学生在科目之间建立联系,并在现实生活中具体应用所学的知识。一个IB PYP的关键概念不仅限于一个科目,而是贯穿数学、科学、语言艺术和社会研究,并将它们全部整合在一起。
在CISB,学生不仅学习内容知识和概念,还学习对他们未来在大学和工作中成功所必需的特定技能,即IB ATL (Approaches to Learning), 可以理解为“学习方法”或“方法论”。这五种IB ATL技能是:思考, 沟通, 社交, 研究, 自我管理。ATL是一套面向未来的核心技能,获得这些技能有助于孩子在未来胜任任何职业、挑战,在不同的情境中都能积极适应和蓬勃发展。
在CISB的PYP项目中,一直强调“采取行动是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行动最好基于学生自己的生活和经验,可以是在完成一个探究单元后,由于真正的关心好奇而发生在课堂之外的事情和体验。在CISB,学生们同时还被赋予了选择和行动的权力,并被要求及时反思这些行动所带来的变化,只有这样才能打破学科间的壁垒,让孩子的思路更加宽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