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六月总会在全城游戏的氛围中拉开帷幕。孩童们在游戏中嬉戏绽放着童真;中青年们也会应景计划一番,有的在亲子游戏里享受天伦,或者干脆把自己当成孩子在角色游戏里重拾童趣;长者们也纷纷精⼼打扮,相约着游戏规则,一起追忆时光、童心飞扬;对于高考日全民视为重点保护对象的高考考生,高考结束后的游戏时光是十年寒窗苦苦积攒的压力释放,终于,他们能够与此前争议不断、分离已久、被家长没收的电子产品重逢,名正言顺地抚摸着他们徜徉于游戏海洋的世界。

游戏的方式有千万种,但网络游戏绝对是游戏世界里的王者,铺天盖地的弹出广告和处处可见的低头族就是证明。网络游戏到底有多让人销魂?根据恩斯特·克莱恩同名小说改编,由史蒂文·斯皮尔伯格(Steven Spielberg)执导,泰尔·谢里丹(Tye Sheridan)领衔主演的电影《头号玩家 Ready Player One》(2018)。

虽然充斥着大量夸张的科幻和虚拟元素,但在片中“游戏世界”里大规模混乱的角色队伍、“现实世界”中大街小巷攒动的人海身影里,也足以略见一斑网游让人痴迷的程度。

谈到这部影片的看点,有太多可圈可点,热门题材和各路网游里经典元素的汇聚让网游爱好者们兴奋不已、吸睛不止;影片带着“2019年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提名”的光环,更是让人趋之若鹜;更不用提大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如雷贯耳的名号;还有年轻帅气的主演泰尔·谢里丹,他凭借该片⼊围第20届美国⻘少年选择奖最受欢迎科幻电影男演员奖,就足以窥见该角色之深⼊人心以及他本人的魅力和人气……

而尤其吸引我的,是本片充满哲思和现实意义的内涵——直观而深刻地给出了对于“虚拟游戏”极富寓意的参悟以及对于⻘少年积极正面的三观引导,即除了要勇于跳出思维定势、真实面对内心敢爱敢做不留遗憾、正直正义不畏强权,更要在虚拟和现实世界中找到平衡,把握真正的游戏之道——游戏的精髓不是过关斩将追逐终极结果的功利,而应该是游戏过程中的乐趣。

故事剧情并不复杂:虚拟现实游戏“绿洲”的创造者在弥留之际留给了网民一个寻找“复活节大彩蛋”的终极挑战任务,而胜出者即可获得他的财富和他对游戏的控制权,主人公便是这些挑战者中的一员。

因为有了任务,我们紧紧跟随着主人公在他一次次的闯关中心驰神往,在与他交织的友情和爱情线里心动共鸣,也在他所处的崩溃边缘的现实世界和光彩照⼈的虚拟世界间的不断转换中体会着强烈的反差。

这些反差让⼈不适、愤怒、却也无奈,在即将临近终极任务的实现时更是让人血脉喷张,无论年龄相信很难有观众会突然跳脱出来,奉劝主人公退出游戏而回到痛苦且颓败的现实中去。

由此不难联想,让在网游里找到成就感的青少年关上“美好”的虚拟世界的大门,回到让他们受挫、超负荷学业压力的现实生活中是有多难。关于这种心理现象,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给出了理论基础——人格理论中本我遵循着快乐原则。如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作为心智发育并不成熟的儿童青少年为何迷恋虚拟现实游戏成为现象,“逃避痛苦,追求快乐”正是他们的重要心理需求。可惜,网游里的快乐让人沉溺而略显病态,它的背后有人性的原罪,有针对人类心理弱点使人欲罢不能的游戏设计本身,有缺乏社会责任⼼、追逐利益的商⼈的推波助澜,也有疏于监管的⽹络制度的不完善;而现实中的痛苦更是元凶之一,孩子们逃避的有现实里沉重的课业负担和过高的期许、有巨大的升学压力和分数的标签、有⼈际间的冷漠和社会交往的无助、也有情绪情感的被忽视和家长用错了方式的关爱……

其实,有意义的积极游戏本无害,我们对网游控诉的背后有着对游戏本身巨大的误解,毕竟诸如“勤有功,戏无益”、“业精于勤荒于嬉”的古人云深入人心;相反,游戏对人类的存在有着重大意义,看看儿童心理学里关于游戏重要性的描述——“游戏是人类自由本性和完整人格充分展现的途径和证明”,“游戏具有宣泄的效果、可以摆脱创伤经历所产生的消极情绪、具有自我探索功能”,“可以在游戏情境中接触内在的自我并借以发现自己的能⼒,从而获得主控感”……

事实证明,不少家长选择对游戏一刀切,治标不治本不说,还激化了家庭矛盾。既然孩子游戏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追求快乐,那么强行终止给孩⼦带来快乐的游戏,在孩子看来确实显得有些不通情理。其实问题的关键在于防范游戏带来的沉溺,如果孩子能够提出合理的游戏、学习、运动、睡眠的时间安排并能够自律实施,不仅能够防止游戏上瘾,还能借机锻炼自我管控的能⼒。这种能力将让孩子受益终生,更是物欲横流的现实社会中,抵制各种诱惑、保持生活和内心平衡的法宝。而给予了游戏的空间,孩子会感受到被尊重和爱,也势必更愿意聆听家⻓的指引。此时,如果家⻓能够对游戏内容的选择加以积极引导,鼓励孩⼦选择富含知识、审美、创新、思维等元素的游戏,此时的游戏便实现了寓教于乐的华丽转身;如果家⻓还能够⿎励并协助孩子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兴趣所在和能力所⻓,帮助孩子在现实的学习中找到内驱动⼒,那么学习于孩子将是连接着理想、指引着方向、制造着快乐的脚下的幸福之路。
席勒说“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是完整的人”。人类需要拥有积极意义的游戏,需要为游戏正名并加以选择,也需要在实现自我管控的同时将游戏精神融⼊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去——那些充满生机的大自然里、家中温暖的爱的港湾里、人与人面对面的互动交往中、⼈类对未知的探索和求学中。

就像影片的某一宣传语所说的“fight for a better reality”(为了更好的现实世界而奋斗),游戏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为更美好的生活而存在,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在片中主⼈公身上能够汲取的,是他带着对游戏精神的执着——探索和创造,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成长、领悟人生;还有他带着对游戏精髓的领悟——过程的乐趣,让现实⽣活中的当下其乐无穷,也让生命中对爱的感受弥足珍贵。

///

撰稿人:王佳/Jill Wang

电影制片人,梭码立方影画执行董事

2015年,与杨忠仁导演共同创立梭码立方影画文化传播(北京)有限公司。由其担任制片人的杨忠仁导演作品——电影短片《幕后 CHOLLYWOOD》(2017)获:
—2018亚美国际电节 (Asian America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官⽅选定影片
—2018 伦敦国际喜剧短⽚电影节(LONDON-WORLDWIDE COMEDY SHORT FILM FEST)最佳亚洲喜剧短片
—2017洛杉矶亚洲银幕电影节(ASIANS ON FILM FESTIVAL)夏季最佳喜剧片、最佳原创剧本